作者:朱德祥*
南海诸岛历来是我国固有领土,可1974年1月南越伪军在美国唆使下,侵占我西沙群岛永乐群岛等3个岛屿挑起事端。我人民海军小试锋芒赶走了南越伪军。此时有些国家又提出南海诸岛归属未定。由此,我国外事和海军部门向我所提出了一项任务:实地考察西沙群岛,以便对历史资料和地理情况联系实际更好地加以论证。以下是考察纪实。
一、南海风光
当我国的北方还是寒风凛冽之际,而南方的山地和平原已是百花盛开青翠多姿。1976年春节过后,我和宋力夫、李宝田、朱振海等4人从北京出发经广东湛江,搭乘我海军航空兵的小型直升机直飞海口。飞机为避开云层作低空飞行,这正有利于我们俯视海面。其时风平浪静一览无余,只见不少渔民扬帆出海在捕捉海产。到达海口的次日清晨我们乘长途汽车,绕海南东部沿海公路经文昌、清澜、琼海,到达最南端的三亚榆林港,受到了海军南海舰队驻地有关部门的热情接待,住部队招待所,等待去西沙的船只。为了熟悉环境,白天我们到海边嬉水。看到深蓝无垠的海洋顿时感到胸襟象大海一样宽阔,一切烦恼扫尽。有时我们在浅海区潜水,则饱览了海底礁盘上争奇斗艳的珊瑚和不同形状的宝贝,使我们这些多在陆上活动的“旱鸭子“大开眼界。
西沙群岛是一群热带珊瑚岛,它位于南海西北部,是海南岛的前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整个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但其附近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产资源及其大陆架上有望的油气资源。其中永兴岛最大,面积1.85平方公里。石岛最高,海拔近15米。中建岛最年青,最大高程不超过3米,时为特大潮所淹没。东岛植被繁茂、郁闭度最好,可达70%。这里鲣鸟众多,“野牛”成群,实属罕见。
西沙群岛缺淡水、粮食、燃油和建筑材料,我驻榆林港海军有关部门负责运送。我们搭乘的运输舰艇去西沙。在一个风和晴朗的日子,午饭后携带简单行李,登上舰艇,踏上了去南海碧波上的明珠——西沙群岛考察的旅途,头一站是西沙主岛——永兴岛。上舰安顿后不久,马达轰鸣,白浪翻滚,舰艇划破万顷波涛向东南方向挺进。过去多在陆上考察,这次是破天荒第一次来到海上。舰艇行驶约一个小时,我们地来到甲板上,抬头望去,只见天连着水,水连着天,一片蔚蓝景色。这与在江河航行完全不同。海鸟不时地在空中飞翔,发出嘎嘎叫声。不论舰艇的轰鸣声多么宏大,可就是驱散不了集群的海鸟,好像它们要与我们乘坐的舰艇比速度。
舰艇在海面飞奔,不时惊起一群群飞鱼冲出海面,它们顺着波涛跃出水面飞行。一次飞翔可达数十米至百米。在飞行中不时用尾鳍击水,借以增加速度。每当海船或舰艇驶近鱼群,它们争相飞跃。在阳光照耀下,舰艇击起的浪花,闪耀着银白色的光泽。可这一景色又招来了许多海鸟在舰、船上空盘旋,有时追逐飞鱼把它们当猎物食用。有时累了,海鸟就停留在海面上随波逐流。这些海鸟大都是鲣鸟和海鸥,它们体型较大,有坚强的翅膀,善于在海空飞翔,不怕狂风巨浪,夜间则成群地栖息在各岛上。早上飞往海上觅食,追逐捕捉飞鱼,傍晚则飞回岛上过夜。这样它们就成了渔民理想的“侦察兵”和“导航手”。因为海鸟集结飞行的海空往往是海中鱼群集结之地,这就有利于渔民前往捕捞,而到傍晚时,在那茫茫的大海中渔船则可跟着海鸟有目的地回岛过夜。
二、夜航险情
舰艇行至午夜时分,战士们和我们都已入梦乡,突然广播喇叭:“同志们起来!各就各位!舰艇有情况!”当时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随后舰上给每人发了一套救生衣,其时人们更紧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能静待转危为安。海上风浪逐渐变大,舰艇摇摆加剧。一层甲板快被海水淹没了。我们住二层舱的人也只好向三层舱转移。此时一层舱内的桶装燃油不知为什么着起火来,看来舰艇有可能葬身海底。舰长已向附近海域航行的其它舰船发出了求救信号。风浪越来越大,舰艇慢慢下沉。照此下去,要不了多长时间舰艇就要葬身海底。舰上几十条生命也将给南海鲨鱼饱餐一顿。有一名东海舰队海军干部来西沙出差,因天气闷热,晚上睡在一层甲板上,眼看如此情景,他慌了神。自认水性好,便纵身跳入海中。好在舰长比较镇静,下令各部门执勤战士详查事故原因,最后得知因为海上风浪大,把舰上的一扇底舱门吹开,且掉入海中,海浪顺势而入,舰艇失去平衡,摇摆不定,而慢慢下沉。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舰长果断决定,把放在底舱送往西沙的淡水、建筑材料(砖头、洋灰等)、粮食等全部倒入海中,并命令战士想方设法把底舱门的空隙堵住,使舰艇上浮保持平衡。这一命令终于见效。此后,舰长下达命令:“现在不去西沙,马上返航” !舰艇在中途顺风返航回榆林港。舰只驶近港湾时,海浪小了。太阳已经升起,阳光普照海面泛起阵阵白光。舰只停留在离港千米左右,等待上级指令。经全面检查后舰只方可靠岸,人员才能上岸。不久上岸列队点名,清查人数。当舰长喊到(罗鸣国—音)的名字时,连叫三声无人回应。知道此人已经跳海失踪,需赶快营救。这时港口领导马上派出3艘快艇至昨晚出事海区查找。大约不到一个小时,查无结果,3艘快艇迅速返航。接着又派出一架直升飞机在更大范围内寻找,也无结果,俗话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紧接着又派出一艘潜水艇至出事地点附近海底查找。如果被鲨鱼吃掉,也可能残留部分尸骨在海底或礁盘上。潜艇去了约莫一个多小时,但也无所获。我们都为此痛心难过。同时,这是我生平首次目睹潜水艇下潜上浮的景况。
我们乘坐的这艘舰艇,属中型登陆舰,是我海军在解放战争中接收国民党超期服役的一艘旧舰只,年久失修,问题较多,但因西沙急需物质,无其它合适的舰船可派,临时派用。
舰艇出事,我们去西沙的日期也只能推后。过了两天,西沙来电告急:“西沙缺淡水,如不及时供水,西沙军民无法度日!”南海舰队领导不能怠慢,只好派一艘运水船前往。我们也就搭乘这艘船,去西沙考察。须知,这艘运水船因信号灯失灵,在船坞中待修,经请示上级,因无其它合适舰、船可派,只好派它。傍晚我们登上运水船,海面风平浪静,一夜无话。当我们快到永兴岛时才得知这艘运水船昨晚也有一则鲜为人知的故事:在路过我军控制的西沙金银岛时,因是夜间,守岛战士发出灯光信号,运水船无法回复。他们以为是敌人的舰船,要不要开枪炮阻拦。经请示榆林港海军领导,才得知是开往西沙的运水船,从而避免了一场误会。
三、岛上见闻
我们搭乘这艘运水船,经过一夜航行,次日上午10时,当我们登上甲板远眺,只见前面岛上一片葱绿,掩映着一座座新的建筑物,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米黄色的大楼上空飘扬。啊!我们要考察的主要目的地——西、南、中沙群岛的首府永兴岛终于到了。这里渔船云集,舰船不时进出,热闹非凡。永兴岛是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中国政府派军舰永兴号接收的,故而得名。船只停靠在南面的码头上,我们迎着灿烂的阳光上岛,走在一条宽阔的铺满珊瑚沙的林荫道上。路旁草海桐茂密,麻枫桐挺立,还有些不知名的奇花异草镶嵌在林荫道两旁和房前屋后,就像一座大花园。大路直通西、南、中沙群岛革命委员会大楼、大楼附近有邮局、银行、气象站、海洋站、水产站、百货商店等等。过去这里是荒沙滩、孤魂庙,如今各种建筑物鳞次栉比、座落有致、树立在岛中,显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一天我们来到东岛,永兴岛至东岛约20海里。东岛为南海诸岛中第二大岛,面积1.6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8.5米,平均海拔4-5米。由珊瑚沙、珊瑚砾岩和珊瑚砂砾混合构成,外形似矩形。中部有一泻湖,为天然降水而残留的淡水塘,呈带状分布。天旱时水深0.4-0.5米,成为“野牛”的天然饮水池。东岛的“野牛”早已为人们所知晓,来到东岛如果不去观看“野牛”,那太遗憾了。那天上午我们穿越茂密的麻枫桐林,去找寻“野牛”的出没地。不一会儿我们看见约距400米的前方有数十头大小不等的野牛在林间嬉耍,有的在水塘饮水。我们蹑足前进,盼望能靠近些仔细观察其体态,并摄影留念。但不巧被群外“野牛”的“哨兵”发现,几声嚎叫,牛群很快向相反的方面奔跑,钻入密林。让我们大失所望。东岛的野牛并非祖辈就野生,它是我广东和海南岛的先辈们(渔民)把大陆的牲畜(牛、羊)和家禽带去放养的。由于西沙群岛气候条件较好,而东岛树林茂密,水草丰盛,有较好的天然淡水,很适宜牛的生长和繁育。现“野牛”已增至上百头,与家牛相比则更显得瞟肥体壮。
从东岛乘登陆舰返回永兴岛码头。舰艇停留在离岛近40米的浅海上。改乘玻璃钢做的小船,才可登上码头。当小船停靠登陆舰时,老宋扶软梯下船,因其随风飘移、小船不稳,老宋掉入海中。这时海军战士急忙抛出救生圈施救,幸亏宋略识水性,才幸免于难。至今老宋回忆这段惊险时,却诙谐地说:“南海的海水滋味这次未品尝到真有点‘遗憾’!”但这一小事故也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两个相机泡了水,所拍摄的珍贵照片化为乌有。为了弥补损失,我冒昧地找到了当时在西沙拍片《南海风云》的电影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同志,请他们帮忙擦洗和修理相机。他们热情接受了。此情让我们至今感激不尽。
过了两天,我们到金银岛,午饭后和守岛战士们座谈。他们对岛上的一般地理和海洋情况如数家珍似的向我们侃侃而谈。当谈到海岛周围的海底世界时,则兴趣更浓。他们说,如你戴着潜水镜下潜到一定深度,透过清澈的海水,你可看到各种各样的珊瑚晶莹透剔,形态有鹿角形、松枝形、萄化形和葵花形等等。颜色有白、蓝和红色……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真不愧为“海底花园。”当人们伸手去采摘时会发现在珊瑚的顶部花瓣上好似有花蕊,倘你伸手去摸,却又无影无踪。原来珊瑚是由珊瑚虫营造的,活着的珊瑚虫常伸出孔外吸取营养,有敏锐的触角,一遇到刺激物则缩回孔内。当你把它从海中捞起,则有鱼腥外,如同鱼虾。
停晚来临,只见几群家鸡咯咯在叫,成群回窝,但并不是回到战士们营地的鸡舍里,而是回到岛上草丛中的鸡窝里。这些鸡是从大陆带来在营地里圈养的家鸡,由于岛上鸡食丰盛,海边沙滩有不少昆虫和小鱼虾,战士就不太管理,变成了放养,让它们自己自由寻找食物。有些鸡若找到了好的栖息地则不回营地鸡窝,而是在外下蛋,繁殖小鸡。当春季来临产蛋旺季时,战士们提着竹篮在岛上树林深处,寻找捡拾鸡蛋,有时满载而归。最有趣的是有时能看到公鸡和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林间觅食,几个月不见想不到它们又繁衍后代了。
一天我们来到珊瑚岛,清晨退潮后,在战士们的带领下到岛边沙滩散步。只见几只海龟正向海中爬行,回归大海。这时有一位战士将离海边较远的一只在沙滩爬行的海龟翻转过来,让它四脚朝天成了“俘虏”。另一位战士过来帮忙,用绳索把它捆绑起来,把棍棒当扁担把它抬回驻地。当时由于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知识而把它当成美味佳肴了。据说,母海龟一般要上岸到沙滩产卵并将细沙覆盖,以繁殖后代,小海龟出壳后,要爬行回归大海中生活。因此,捕杀海龟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维护是不利的。
四、历史见证
西沙群岛的植被有二百多种,绝大部分与广东大陆沿海和海南岛的相同,不同的只有十余种,其中有一种麻风桐,粗犷高大,根深叶茂,每株高十余米,直径10-70厘米。它任凭台风的袭击,甚至断枝之后仍能从根部再发芽长枝、茁壮成长,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人们称之为“抗风桐”又名“长寿桐”。对于岛上的固沙,成土和调节气候,以及鲣鸟的繁殖有不可磨灭之功。还有椰树等植被,这些众多植被都是我国渔民从大陆引种的。从明、清时代起我海南岛文昌、琼海等县的渔民每年冬季乘东北信风扬帆出海,至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捕捞水产,习惯地从大陆带去椰种等植被到各岛栽培,带去牛、羊和鸡等到各岛上饲养。可以说最迟从宋代开始,我海南岛的渔民在西沙各岛挖井汲水,盖草棚修庙宇。好些岛上绿树成荫。例如永兴岛的椰林道,珊瑚岛的海棠树等都已繁衍成林,东岛的“野牛”也已繁殖成群。1868年英国海军部海图局编制的《中国海指南》就记载“林康岛(即我东岛)之中央—椰树不甚大,并有一井,乃琼州(即海南岛)渔人所掘,以滤咸水者也”。
傍晚,海面风平浪静,海水退潮到最低处,在五颜六色的礁盘上各 种花色的热带鱼在翔游。还有各种宝贝从礁盘的缝隙和四周爬出来觅食。有如虎豹身上斑点的虎斑贝,绶贝,枣红眼球贝,还有个体较小,在古代曾当作货币使用的货贝。这种贝伸出两条触角和“贝”字极其相似。“贝”字是一象形文字,故由此而得名。
西沙群岛中的琛海岛是西沙永乐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它是纪念我清代宣统元年琛航号军舰巡视西沙群岛而得名。
多年来在西沙群岛出土了大批文物,在北礁发现了我国南朝时期陶器3件。在晋卿岛、永兴岛、广金岛等岛上发现了一批宋代、明代的铜钱和清代的瓷器。它们是我国历代住岛居民遗留下来的钱币和用品。1974年4月海南岛琼海县谭门公社草塘大队渔民在北礁东北角的礁平台边缘发现一明代沉船的残迹,打捞出铜钱400多公斤,其中以“永乐通宝”居多。可以证实其为明代永乐年间的官船,很可能是郑和下西洋时在此沉船所遗弃的。
一天早晨,在永兴岛码头上正好巧遇两位老渔民彭正楷(时年74岁)和苏德柳(时年68岁),他们从十几岁起就来到西沙,对南海的渔类、航路、岛礁、沙滩、古井和植被等了如指掌。从清末、民初、抗日战争、直到大陆解放,曾亲自在金银岛、珊瑚岛、甘泉岛等岛屿掏过井、栽过树,搭建过窝棚。1974年苏德柳还将他在13岁时(1921年)抄录的一本《水路簿》献给国家。《水路簿》共8章8000余字,记载了从海南岛琼海县谭门港起航至西沙群岛,以及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各岛屿之间的航行针位与航行更数(即航向和航程)相当于《航海指南》。基本上是正确的。它是祖辈们通过航行实践遗留下来的经验总结。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我们踏遍西沙群岛主要岛屿完成考察任务后回到永兴岛,住部队招待所休整。一天晚上宝田起夜方便,睡眼朦胧往外走时,一不小心掉入了新挖的防空壕里,幸亏有同志及时发现,在大家掺扶下,才勉强上来,当即送诊疗所检查,摔断了2根肋骨,真是不幸!为了能得到医院更好的医治,我们匆匆结束了岛上的考察,乘军用机回到广西北海。
回想起这次西沙之行,我们有失有得:失去的是老宋掉海溺水,丢失了宝贵的资料照片,而宝田的摔跤则使他身体受损。但我们得到的是进一步论证了西沙群岛,包括整个南海诸岛,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的宝岛。
*朱德祥(1934—),1960年至退休在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