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关怀   历史丰碑  
  历任领导   两院院士  
  著名人物   创新人才  
  专题文章   所庆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回忆回顾  > 科研工作回忆  
  西沙群岛考察记(作者:李宝田等)  
          2010-05-26    【关闭】  
 

作者:李宝田*  宋立夫  朱德祥

1974年1月,西沙海战我海军打败西贡南越伪政权海军,胜利收复被南越侵占的西沙群岛中的永乐群岛的三个岛屿。《光明日报》1975年11月24日第一版发表地理所历史地理组署名史棣祖的《南海诸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一文。1976年3月,历史地理组宋力夫、李宝田、朱德祥及地貌室的朱振海4人,根据外交部及海司的要求,前往西沙群岛,寻找南海诸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的实物证据。

我们于1976年3月上旬乘伊尔62飞机离开北京,从广州经水路和陆路,到南海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湛江办理了赴西沙群岛考察的手续后,乘小型飞机过琼州海峡到海口,又乘长途汽车到榆林,在大东海榆林海军基地招等所住下,等候乘船去西沙群岛。

听司令员讲西沙海战的故事

在大东海招待所,等候去西沙的时间较长,大约将近一周.当时大东海海湾自然环境非常好,时值北方的早春三月,这里犹如夏季,海水碧兰,潮白沙净,有时掀开岸边的礁石,会看到热带小鱼悠然游动,实在是令人神往。

突然我们接到基地办公室的通知,晚上魏司令员要接待我们。后来了解到:魏司令员时任榆林海军基地(正军级单位)副司令员,这位抗日时期的老将军,亲自指挥了西沙海战,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小胜大、击沉南越伪军战舰一艘、击伤三艘、全部夺回西沙群岛的伟大胜利。

当晚听魏司令员讲西沙海战的除我们四人外,还有中科院植物园三位赴西沙采集植物标本的同志,还有正在拍摄电影《西沙儿女》剧组的全体成员,包括那时已是名演员的李秀明等。

魏司令员以亲自经历,向我们讲述了1974年1月18-19日,他指挥中国4艘最大只有570吨,小的才300吨,总共只有1760吨的军舰,面对南越从美国接收的“李常杰号”“陈平重号”“陈庆瑜号”四艘驱逐舰和一艘“怒涛号”护卫舰,最大的达1770吨,小的也有650吨,总吨位达6000多吨,魏司令员指挥我海军的四艘小舰艇在当地渔民驾驶的渔船支援下,对敌舰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战斗。在战斗中,我274号舰政委冯松柏不幸中弹牺牲,389舰在战斗中,勇敢的冲到离敌护卫舰“怒涛号”只有10米外时,战士们冲上甲板,用冲锋枪和机枪向敌舰狂扫,并向敌舰投掷手榴弹(这不是海上的肉搏战吗!),事后南越伪政权声称我们向他们发射了“门合式导弹”。最终我舰上有18位勇士牺牲。在该舰被打坏的情形下,为避免沉没,冲到深航岛抢滩,保住了舰体的完整,但却将“怒涛号”护卫舰击沉。战争的结果是我海军击沉南越海军护卫舰一艘,击伤驱逐舰三艘,击毙敌近百人。在抢占甘泉岛、金银岛过程中,俘虏了南越范文鸿少校等48人,其中还有美国驻岘港领事馆联络员科什。这是我国建国以来对外国海军进行的第一场海战,并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从此,西沙群岛处在我国的完全控制之下,对我国开发建设南海诸岛提供了坚实基地,也为我国全面解决南海诸岛领土归属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听完魏司令员的报告,人人振奋,对我英雄的海军官兵充满崇高的敬意。有这样的海军,相信我们海洋事业的前景一定会无限光明。

传奇式的海上航程

大约3月20日,接到通知,下午4:30到码头乘船去西沙群岛,我们当然非常振奋,与我们同时乘船的除植物园3人,《西沙儿女》剧组成员外,可能还有其它单位的人,因这是一艘较大的登陆舰,是解放战争中缴获国民党海军的,船载有近10部汽车、建筑材料、木材、竹杆、摄影器材……等等。我们准时登船。登陆舰缓缓离开码头,离开港湾,向浩瀚的南海驶去。祖国南海真漂亮,那天万里无云,波平浪静,走过相当一段距离后,可见鲨鱼尾随舰船左右,偶而还可见飞鱼跃出水面在空中飞驶近100米,人们感到兴奋愉快。

天渐渐黑了,海面已无景可看,我们就进入船舱准备休息,我们躺在床上,但我想初次有此经历的人,是无法入睡的。大约在午夜11点左右,见有水通过舱门进入我们住的船舱。(我们住的船舱在甲板以下)。我以为,海军战士爱清洁,正用水冲洗甲板,才有水流下来。不久,就听到笛声响起,住在舱里的战士,纷纷拿起衣服,从弦梯出去了。我当时还叫大伙不要慌,等待领导通知。而此时见进舱门之水水流如注,这时我们几个人才淌着已没了脚脖子的水奔到舱梯处依次离开船舱到甲板上,一到甲板看到停放车辆和建材的大舱燃起了熊熊大火。朱振海、宋力夫还拿起灭火枪想跟战士们一起灭火。但我们很快得到通知,赶快转移到三层甲板,等候通知。当时我们赶到三层时,船体大幅度摇摆,海水浪花已溅到三层,我们身上都有些湿了。此时许多人晕船症状明显,很多人在呕吐,此时已开舱发救生衣,朱德祥为我们每个人领了一件救生衣,披到身上。

此时还是夜间,我们只得到通知:船已返航。

当我们返回榆林港时,天已经亮了,船停在港池中,不能靠岸,此时我们每个人都要再次登记,除常规项目外,每个人都要说,在事故发生时你在何处,干什么?证明人是谁?同时听到广播呼叫一些人的名字。

过了一段,魏司令及随行人员也来到船上,见到我们时,向我们问好,并说,都安全吧?我们作了如实回答后,办公室张主任就安排我们登岸休息。

后来听张主任及相关人员讲述的情况,大体如下:此舰为3500多吨美制登陆舰,经过二次大战后转给蒋介石军队。解放战争时期为我军俘获,已丧失作战能力,只作为西沙后勤补给用。我们出海那天夜里,登陆舰用以封装舱门的油压封舱泵的栓断了,故舱门打开,其中一门掉在海中,海水涌进船舱,将停在舱中的汽车浮起,在漂浮游动中,一个汽车的油箱盖打开,油气被汽车中的点火器点燃,爆炸起火,引燃了周边木材等使火势更大。在将无法再运到西沙的淡水等抛掉后,船已浮起,开船返航。据说,舰船爆炸起火时,曾向基地通报,但很快收发报机失灵,无法再联系,基地值班首长说:“船出事了,赶快派船去抢救。”但我们已安全返回榆林港。

我们上岸后,马上安排休息,向基地办公室张主任汇报情况后,张主任说:今天下午有另一艘船给西沙送水,你们是否跟这艘船去?随后我们作了准备,当天下午5点又准时登船!这次去的人较少,我们四个人都被安排在干部的舱室中,2-3人一个房间。在船上安睡一夜后,我们被舰长及政委请到舰船前部指挥室。舰长告诉我们:“昨天晚上,我们险些又要返航。”原来这艘千吨以上的大船,导航仪及发报机已经失灵,现在是靠罗盘定向驶向西沙。原本上午11点即可到达,为了避开七连屿危险区,只能绕道永乐群岛方面后,再转向宣德群岛的永兴岛。要到下午2点多才能到永兴岛。当我们船驶近永乐群岛金银岛时。驻军发报,询问你们是何舰,到那里去。但我们船无法用发报机回答,直接转向永兴岛方向驶去。当我们驶近永兴岛时,有好多炮口指向我们船。因为他们得到金银岛的情报是“有一艘来历不明的船驶向你方。请注意!”当可以驶到可用旗语联系时,我们这艘船才报明身份,安全驶进码头,这时已近下午三点。从此开始了我们在岛上的考察生活。

诸岛考察散记

到了永兴岛,向驻岛守军领导汇报后,我们就开始了正常的考察活动。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中的一个群岛。它位于海南岛榆林港东南330公里的海域中,偏东的是宣德群岛,由永兴岛、石岛、赵述岛、北岛、东岛等组成。偏西的叫永乐群岛,它是由珊瑚岛、甘泉岛、广金岛、琛航岛、晋卿岛、金银岛等组成。据最近调查,西沙群岛露出海面的陆地计有22个岛屿,7个沙洲,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

我们的考察是从西沙群岛的主岛永兴岛开始的,永兴岛面积为2.1平方公里,是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岛屿。那时是西南中沙群岛革委会所在地,在岛的中部建有一座三层砖红色的楼房,时任革委会主任是北京海淀人,名字已不记得,一天我们曾登楼顶观海上日出与主任交谈过,那时除有一个海产品收购站、小卖部外,还无民用建筑,当时我们就住在战士们的营房中。

在永兴岛,我们首要的考察对象是寻找岛上人类活动遗迹。在考察中,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岛的中部有一座小庙,从座到顶,高约3米多,宽近1.5米长也在1.5米左右,门额上“海不扬波”四字仍清晰可见,庙门两侧对联为:“兄弟感灵应,孤魂得恩深” 。庙虽有残损,但整体情况尚好。此外,在战士们的手中,及革委会办公楼里尚存一些晚清时代的瓷片及铜钱,这些铜钱,最古的可见王莽时代的“大泉五十”唐代的“开元通宝”宋代的“政和通宝”“宣和通宝”以及明代的“永乐通宝”等等。

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在码头上遇到了长期在西、南沙群岛从事生产活动并著有“海路簿”的苏德柳和彭正楷等老渔民。

苏德柳时年已69年,仍精神矍铄,带领琼海县潭门公社草塘大队的乡亲们前来西沙群岛捕鱼、捞参。他从父亲手中转抄下来的《海路簿》记述了先人来往于西沙、南沙甚至更远达中南半岛、南洋群岛等的航海针位和更数,准确而真实的记录了汉民先辈在西、南沙群岛航海经验及众多岛礁的名称。与其同行的较年轻的汉民说:至今苏德柳老人还可深潜至30米捞取海参。

彭正楷老人时年已75岁,高挑的身材,古铜色的皮肤,犹如一座雕像。他说,虽然我58岁(1960)岁就退休了,但照样出海,年年都到西沙群岛来。他和我们谈了两件很有意义的事。说他年轻时(1930-1933年)去南沙群岛捕鱼。有一次法国人登上岛来,他们看不起我们,我们也不理他们。当时,我手里拿着一把胡琴在拉,被他们偷拍。据说此照片刊登在《法国新岛》,还转登在1933年8月28日英文《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irning Post)上。50多年前(约1927年前后),一只英国船驶进南沙九章环礁内,船开进去,开不出来了,英国人派小船四周探路,怎么也找不到出口。当看到我们就招手对我们说:“这地方是你们的,你们熟悉航道,带我们出去吧。”说完还送了不少罐头、牛乳、白糖等给我们。后来是我开船把他们引出去的。这些生动的事例,难道不能充分说明:我们才是南海诸群岛的主人吗。

甘泉岛是我们要考察的又一个重点。甘泉岛位于永乐群岛西部,以井泉甘甜而得名。岛长约700余米,呈南北向椭园形,中间底平,四周环绕沙堤犹如堤围 。当时岛上没有驻军。该岛西北部沙堤内缘下部麻枫桐树下,有一已经广东省博物馆发掘过的一个唐宋遗址,在这个遗址中出土有青釉罐、小口瓶、彩瓶、碗,还有铁锅残片,以及人们吃剩下的鸟骨,各种螺壳及烤煮食物后的炭粒灰烬。足以说明,唐宋时代我们的先人已有人在此生活和居住。

赵述岛,位于宣统群岛北郊,是一东西向长条形岛屿。我们上岛时,岛上除一座灯塔外,不见有建筑物,但地面上明清时的瓷片较多,偶而也可见到陶片,据说岛的西郊,有一座珊瑚石砌筑的小庙,我们没有找到。

中建岛,位于西沙群岛西南部,距永兴岛大约有150多公里,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应元世祖的诏令,对全国进行“四海测验”,这次测验“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此处应就是“南逾朱崖”,纬度值为14°47′的地方。全岛面积为1.2平方公里,仅次于永兴岛和东岛是西沙群岛的第三大岛,我们登岛时真可谓是风岛、沙岛和南海戈壁之地,岛上全是沙滩。一起登岛的吴参谋长告诉我们,现在不是海鸟产卵的季节,如果正值产卵时节,不用多大功夫就可拾鸟蛋一筐。当时守岛的战士,住在一艘美军侵越时因触礁而搁浅在中建岛的一艘驱逐舰上,船很大,战士们住在船的三四层舱室中,在一层还养着渔民捕获的大海龟有7-8只。我们登岛不久,就见战士们在驱赶一艘越南“渔船”。他们用汉语喊话,我问他们能听懂吗!战士们回答他们全懂,这那里是渔民,他们就是越南兵来这里探听虚实,他们捞不到便宜。按史料记载:至元十六年(1276年)太史郭守敬者,出其所创简仪、仰仪及诸仪表……又当时四海测景之所,凡二十有七……南逾朱崖……。即指海南岛以南,测得的纬度为14°47′现在中建岛的实际纬度为15°47′。从当时的仪器和观测技术与条件看,所得精度是相当高的。

东岛,位于永兴岛的东南方约60公里处,面积达1.6平方公里,是南海诸岛中的第二大岛,由于岛上海鸟众多,故有“鸟岛”之称。1981年已被划为白鲣鸟自然保护区。岛上树林茂密,原生的麻枫桐,以及分布海岛四周的草海桐、银毛树等灌丛茂密,还有不少人工栽植的椰子树,土麻黄等等。我们登岛时,已有电影摄制组登岛数日,他们抓了一支白鲣的幼鸟。因混身生有蓬松的羽毛,看上去比成鸟还大。战士们说,雏鸟一旦被人捉了以后,成鸟再也不会喂它了,只有饿死。

鲣鸟双名导航鸟,它们的生活很有规律,晨起到海上觅食,晚上回到东岛,渔民依此寻找回岛的路,宋代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就有:“吉阳,……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上下渺茫,千里一色,舟舶往来,飞鸟附其颠颈而不惊”的记载。就是说,早在宋代,我国在西沙海域的航海者已熟悉了这种美丽有“导航岛”之称的鲣鸟。我们不仅看到了成鸟,也看到了雏鸟,为其生存,现已建立自然保护区。

在东岛上的另一奇遇,是我们见到了一群约有70-80头的“野牛”。那天,9点多钟,我们正沿小径向岛的中央进发。突然见有浅色的牛在水塘边饮水。我们几个俯下身来,准备接近它们拍照。这时才发现,它们之中有一头牛,并不饮水,而是抬头张望四方。不知谁发出了一点响声,被它发觉,长鸣一声,群牛狂奔而去,其奔跑速度之快令人惊奇。用当时“莱卡135”像机给他们拍个屁股的机会都没给我们。我们只好沿路继续前进。在路上我们遇到了一头死了不久的小牛尸体。我们近前看时发现小牛一条腿已经断了,可能是因此伤亡。

这些“野牛”原来并不“野”。《李准巡海记》记述了清宣统元年(1909年)时任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奉两广总督张人骏之命,率师巡阅南海,除对西沙群岛进行考察,勒石命名,并鸣炮升旗,宣示主权。巡海记中还记载着“午后率同人回船,留牲畜之种山羊、水牛雌雄各数头于岛。”还记载有一随船同去的德国人无线电工程师布朗士。对此“布朗士对之泣曰:可怜此牛羊将渴而死,以其无淡水也。”神奇的是,这些牛并没有渴死,在东岛上不断繁衍后代,我们看到了约有70-80头牛,后据有人说有200-300头,但不见山羊。可能这种环境不适宜山羊生存而死亡了。东岛是南海诸岛中自然环境保护最好的一个。我们曾在海滩上捡贝壳,这里的币贝、虎斑贝等各种贝壳是诸岛中最多也是最好的。

海上的意外

考察要结束了,当我们从东岛返回永兴岛,从小艇往大船上转移时,宋立夫不小心失足从船梯上掉入海中,我们很快将其救起,后来海军同志对我们说,危险不在于落水,而在于两船在海浪的推动下很可能发生碰撞。如果人在两船之间就很危险了。

我们在永兴岛住在战士们的营房中,那里营房外面就是战壕,白天当然无事,夜里李宝田要到外面方便。一脚踏空,跌在战壕中,摔断了两根肋骨,经驻岛医院治理。并没耽误以后的考察。

西沙群岛考察给我们的人生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记。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坚信南海诸岛自古就是祖国的领土。随后多年李宝田、朱德祥参加了“南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综合科学考察”。至今,南海群岛上任何一点消息都令我们身上的每一个细脆为之兴奋,为之焦虑。但随着祖国的强大,航母不日即可下海。南沙回归祖国怀抱之日越来越近!我们期盼着这一天!



*李宝田(1939—),1962年至退休在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