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强国*
我们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系暨环境研究所之间的合作研究达20多年,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双方合作时间之长,持续合作项目之多,取得成果之丰富,在我所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之中是不多见的。这一合作由黄秉维先生开创。
1983年11月黄秉维先生应邀赴加拿大安大略省哈密尔顿市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 Hamilton, Ontario,Canada)参加中国-加拿大地理学家讨论两国资源与发展研究的双边会议。会议讨论提出具有潜在合作研究前景的30个合作研究项目清单。会议期间黄秉维先生邀请华裔加拿大学者、多伦多大学地理系陆兆熊博士回国开展合作研究,为祖国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贡献。
1984年夏,陆兆熊博士应邀利用暑假来华在陈永宗和蔡强国的陪同下,到黄土高原考察一个多月,对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规律和水土保持研究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在山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山西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选定黄土高原黄土丘陵沟壑区、山西省吕梁地区离石县王家沟流域作为双方合作研究试验基地。1985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山西省水利厅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系暨环境研究所签署了合作研究协议:“晋西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研究(1985年-1990年)”,合作研究的初始阶段,双方筹集研究经费,加方人员在华的研究经费自理,观测经费由中方解决。每年夏天陆兆熊博士都利用暑假时间来华开展土壤侵蚀规律模拟降雨试验研究,每次出发往黄土高原前我们都会与黄先生谈试验计划和打算,黄先生经常会与我们谈他在黄土高原的考察经历、黄土的分区、黄土的入渗特性、表土结皮的作用以及黄土的侵蚀特性等,为试验研究做很多方向性和具体的指导。每次从黄土高原回京,我们都会向黄先生汇报试验、考察收获以及来年的研究计划等,经常得到黄先生的建议和鼓励,肯定成绩,也会引经据典婉转的指出不足,让我们思考更深层的土壤侵蚀研究规律,时刻提醒我们要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
在黄先生的指导与关心下,我们在黄土高原几年来的试验研究取得多项合作研究成果,中加双方共同主编出版了《中国-加拿大:晋西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实验研究文集》。黄先生对该论文集的编辑出版给予很大关注,为我们取得的初步成绩感到高兴,亲自动笔为该论文集写了“序”,高度概括总结了自1952年以来我国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美国50年来水土保持中的教训,明确指出了我们今后的研究策略。黄秉维先生“序”中表示:“我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对已开始的课题,碶而不舍,精益求精,对迄今未涉猎的课题,分别缓急,逐步开展。土壤侵蚀的研究不能脱离控制侵蚀措施的探索,而且一定要将控制侵蚀与提高持续生产力结合起来。我虽年近八旬,满怀信心,能在我灰化以前,见到明效大验。”
在此期间,我们在国外刊物发表的合作研究论文也得到了国际同行们的认可。例如,由于在Catena上发表的论文,1993年作为亚洲的唯一代表,被特邀参加由国际土壤科学学会(ISSS)组织在委内瑞拉梅里达市召开的“陡坡地侵蚀过程、评价与模拟国际学术讨论会”。作大会发言介绍在黄土高原的陡坡侵蚀研究成果,在会上被选为6名会议评议员之一。1994年接受会议组织委员会特邀往印度新德里参加第八次国际土壤保持大会,并作大会发言,介绍了我们研究建立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模型,会后参加了模型分会的会议总结。并担任“新技术与模拟”分会的联合主席之一。
黄秉维先生对申请中加合作研究项目给予很大的关注,和我们一起讨论申请内容,关心申请程序,询问申请的进展。为了更好促进我所与多伦多大学的合作,帮助申情项目的落实,黄先生不顾年事已高, 接受邀请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得到了多伦多大学师生们的好评,讲学期间黄先生与相关各方接触,为项目申请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项目申请成功时,黄先生很高兴的与我们讨论具体的实施计划,尤其关心中方年轻人到加方的培训计划,要求我们注重如何更好的引进加拿大先进的实验研究设备和相关技术。
1988-1992年,我们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系暨环境研究所、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共同得到加拿大国际开发署(CIDA)资助合作研究项目“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管理地理信息系统(SEMGIS:Soil Erosion Management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资助经费51.2万加元。项目执行期间,在黄先生的关怀下,获得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有部分在国际也是领先)的研究成果。为了对我们执行的CIDA项目进行中期评估和对项目进行总结,分别在1990年11月(加拿大多伦多)和1992年(山西太原)召开了两次小型的国际学术讨论会。黄先生原计划参加在山西太原开的会议,十分遗憾的是,由于身体不适而未能成行。在这两次会议上,我们宣读了30余篇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演示了在SUN386计算机上建立的小流域土壤侵蚀管理地理信息系统(SEMGIS)以及在此系统支持下的有关模型,播放了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地位的大型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实况录像,国内外专家到项目执行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为准备在山西太原召开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和对项目所取得成果进行总结,出版了中、英文两种版本的会议论文集和第二本中加合作研究成果论文集《中国-加拿大晋西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管理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92年5月),黄秉维先生再次为论文集写“序”。他在“序”中说“黄土高原是我国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其中暴雨最强的地区大多集中在山西省境内。本论文集总结反映了我国和加拿大的一些地理工作者近年来在山西考察试验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内容许多是属于前人注意不够或研究不多的课题。这些可贵的成果,一方面可以弥补过去研究的薄弱环节,或填补一些空白;另一方面又将是进一步深入开展这一工作的跳板。特别高兴的是,其中有些论述,即使在国际科学界也是发前人所未发的。这些对我过去关于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的‘粗枝大叶’认识,更是‘对症良药’,受益匪浅。”
中国-加拿大双方政府管理机构曾对十年来开展的40多项合作研究项目进行总结(1985年-1995年),中方国家经贸部和国家教委的主管官员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管理地理信息系统(SEMGIS)”作为中加合作科学研究成果的第一项列出给予高度评价。《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试验与模拟》获得1994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这也是对这个中加合作研究项目成果的最好肯定。
黄秉维先生和部分院士到长江三峡库区考察后,在北京见到陆兆熊教授,他很有感触的谈到了他到三峡库区考察,尤其是当地严重的水土流失,三峡大坝修建后的后靠移民,当地的坡地改良和利用问题,建议如果有可能可以在那里开展一些合作研究课题。在黄秉维先生的启发与鼓励之下,我们双方组织了有关教授学者共同到三峡库区考察,并共同向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提交了立项申请报告,并邀请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项目官员到三峡库区考察,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帮助我们向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总部提出申请报告,获得了批准。双方共同承担了IDRC支持的中加合作研究项目“长江流域管理预研究”(1994-1995年),中加双方研究人员1995年在多伦多大学共同讨论编写提交了预研究报告。后来由于陆兆熊教授生病,这个合作项目未能继续下去。但是,在此期间,由黄先生作为顾问,郑度院士牵头的国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课题——“中国东部典型区坡地过程及其改良利用研究(1993年-1996年)”(49231020)在长江三峡库区得到了实施,我们在湖北省秭归县王家桥建立了水土流失规律和植物篱研究的试验基地,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在黄先生的支持下,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的林健枝教授、邹桂昌教授到三峡库区开展合作研究,并得到了香港基金委员会的支持(RGC),在秭归县王家桥试验基地又新建了一批植物篱试验观测小区,深入探讨植物篱对养分运移规律的影响。感到欣慰的是,我们与香港中文大学伍世良博士的合作研究项目2010年又再次得到了香港基金委员会的支持,黄先生希望在长江三峡库区进行坡地改良利用研究的设想还会继续进行下去.
1989年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建立水土保持实验站,希望我们帮助建站。黄先生鼓励我们投入力量积极帮助,对实验小区植物篱布设和观测,以及荒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演替规律观测提出了具体的意见。还殷切希望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能在张家口开展合作研究。1990年夏天黄秉维先生和陆兆熊教授一起到张家口实地考察,顶着烈日对水保实验站和张家口地区的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考察后的座谈时,做了长达3个小时的讲话,对张家口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和张家口水土保持实验站的工作谈了很多很好的设想。但是,由于当时张家口地区还没有对外开放,国际合作研究很难实施,所以中国-加拿大合作研究项目未能落实。后来黄先生作为顾问,郑度院士牵头的国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课题—“中国东部典型区坡地过程及其改良利用研究(1993年-1996年)”(49231020)中,张家口水土保持实验站是重要的试验基地之一, 经过四年的试验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并编辑出版了《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市水土流失规律与坡地改良利用》一书。
我们对中国-加拿大十来年土壤侵蚀规律合作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计划得到了黄先生的支持和鼓励,当还正在写作之中时,黄先生就与陈述彭院士一起向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和国际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推荐了我们的专著,对这本专著的出版给于了高度评价。当专著完成,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时,1998年黄秉维先生又为《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产沙过程与模拟》一书写“序”。黄先生在“序”中明确指出,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的研究都是经验性的研究,发展与提高密切关联;二十年、三十年的测定比二、三年的测定可以看到多得多的特点;有更密的测点可以推断出更多自然特点与措施的作用。我以为以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工作质量适度的提高上。如何适度提高?这就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如何开始?我认为应从既有工作中的较细方法开始。现在这本书包括了较多的从目前水平来说是比较细的方法以及用这些方法所得的数据。研究应尽可能将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结合在一起。我很高兴看到此书的出版,希望这将有助于土壤保持工作,有助于下一步的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研究。”
1993年,当我们原有的CIDA项目结束后,又向加拿大国际发展署申请新的合作研究项目。虽然我们新的申请项目获得了评审专家们很好的评语和高度评价,但是由于合作研究项目的加方主任陆兆熊教授生病,项目申请暂时搁浅。黄秉维先生知道这一消息后,积极给予建议,希望我们能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将与加拿大的合作研究持续进行下去。在黄秉维先生的支持和鼓励下,我们积极在加拿大几个大学寻求新的合作研究伙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新任环境研究所所长White Rodney教授愿意担任我们申请项目的加拿大方面主任。1994年11月中加总理共同签署的意向书中,建立巩固中加合作特别项目(SULCP),此项目为在原有中加合作项目基础上,通过建立最有可能持续发展的合作研究课题,巩固过去已取得的成果。SULCP计划资助10个合作项目,只有1988年开始的40个中加合作项目才有资格申请,而我们的合作研究项目是其中之一。
我们又开始了新的CIDA项目申请,黄先生又应我们的要求,给Joe Whitney教授写信,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由于Joe Whitney教授的帮助,我们很快完成了新的项目申请书,并最终获得了加拿大国际发展署的再一次支持。
我们双方与山西省水利厅、内蒙古伊克昭盟水保办共同承担了由加拿大国际开发署(CIDA)、加拿大大学联合机构(AUCC)资助的巩固中加合作特别项目(SULCP):土壤侵蚀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扩展应用(GIS-BASED EROSION MANAGEMENT OUTREACH PROGRAM(SEMGISⅡ) FOR CHINA: CONSOLIDATION AND TRAINING)(1996-2001年),项目经费75万加元。本项目是我们前一个合作项目SEMGIS的继续,其主要目标是在典型小流域依据实际观测资料,修正和简化SEMGIS决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有关的4个应用子模型(土壤侵蚀模型、生产潜力模型、经济模型和评估模型),使其汉化,并能在微机上应用,提高其推广应用能力,建立实用的小流域土壤侵蚀管理地理信息系统(SEMGISⅡ),并使之能推广应用到黄土高原山西省汾河上游和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实现小流域规划、治理、管理的现代化,减少水土流失,保证当地农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虽然由于身体等原因,黄先生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详细过问我们合作研究项目的计划和具体的试验研究成果,但是,每次见面都会询问项目研究进展,当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老教授,老朋友来到北京时,黄先生还是尽可能与他们见面,叙旧情,谈合作,经常关注中国-加拿大合作项目的进展。
该合作研究项目经过中国加拿大双方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基本实现了预定目标。为了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的改进我们建立的小流域土壤侵蚀管理地理信息系统,2001年4月在山西太原召开了一次小型国际学术讨论会,在这次国际会议上介绍和演示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国际雨水利用协会主席Andrew Lo(卢光辉)教授, 国际著名土壤侵蚀研究专家、加拿大R.Brayn教授,香港大学副校长C.F. Lee(李焯芬)院士,国际土壤学会水土保持分会主席、西班牙Ildefonso Pla Sentis教授在会议上作了评估发言,他们认为我们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有较高的水平,与会者均得到了较大收获。
回顾20多年来,我们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取得的合作研究成果,每一步都凝聚着黄先生的关怀和鼓励。黄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得到黄先生的教诲和关心, 值得我们欣慰的是黄先生所开创的中加合作研究项目正在开花,已经结出丰硕的果实。
*蔡强国(1946—),1982年至今在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