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关怀   历史丰碑  
  历任领导   两院院士  
  著名人物   创新人才  
  专题文章   所庆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回忆回顾  > 大师回忆  
  忆松乔(作者:黄秉维)  
          2010-05-24    【关闭】  
 

作者:黄秉维*

1938年日军进侵中国,战火日滋。浙江大学由江西再迁广西,我亦于该年到史地系任教。开学的时候,已秋尽冬来。我担任的课程中有一门是文理学院史地系的“自然地理”和师范学院史地系的“地学概论”,两个名目,内容相同,是当年两个史地系一年级的必修课。这一届史地系的人数特别多,优秀的也特别多。除松乔以外,施雅风、陈述彭、孙盘寿、杨利普、宋铭奎后来都曾与我同事。当时常来找我的约有十几位,松乔是其中之一。我口才特别差,还带有浓重的广东口音,登上讲台就感到紧张。对我来说,教书是苦事。但在当时,到浙大任教是翁文灏、竺可桢、张其昀等先生商定的结果,思想上没有别谋生路的打算,也没有改进口才的意图,唯一法宝是写讲义印发。班中同学经常有1/4左右到我寓所谈天说地,执疑问难,松乔是其中一位。他在入学考试中名列第一,获黄膺白奖学金,经常神采奕奕,而心仪富兰克林,既是伟大的科学家,又是外交家。我要他读马东《自然地理》英文简要本,十天后还书时能略述自然因素互相关联之涯要,并指出全书由气候开始之所以然。这对于方入学的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在浙大四年,松乔在我的印象中,是朝气蓬勃,力求上进,夙兴夜寐,勤奋异常的青年。以后我转至原资源委员会工作,很少见面。50年代初,他转入地理研究所工作,我亦于1953年由上海调来。自此以后,晤谈的时间很多。40多年中,世事如浮云苍狗,变幻无穷,时而日丽风和,时而狂飙暴雨。他所受的影响比我大得多,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进取精神,不懈地工作。他记忆力很强,对许多重要数据和年月日能不假思索,对答如流。他在野外考察,见到作物生长情况,即能较好地预估产量。在50年代,地理所人员中具有此经验的还很少。他写作很快,研究领域也特别广阔。在地理所工作期间,他最初研究外国地理(菲律宾和缅甸)。不久以后,多数时间从事地区考察,由东北、内蒙古逐渐扩及西北,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地理自然而然就成为他长期工作的重心。他不仅出版了许多著述,还受聘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earch》。80年代初期,他又曾以较多时间从事中国地理及中国土地类型划分工作,先后出版了《中国自然地理·总论》和《Physical Geography of China》。他于1994年在美国出版的《Geography of China》,包括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他告诉我,送我的一本不久可以运到。我相信这是以西文写成比较最完备的一本《中国地理》。正翘企以待,孰料书未到而他已长往不返,悲何可言!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次重大挫折以后,迅即恢复生机;在笔砚之间,勤勤不息。《赵松乔文集》行将付梓,要我写一序文,援管濡毫,潸然泪下,凄怆中难尽所怀。

(原载《赵松乔文集》,科学出版社,1998。本文为原书序。标题是本次编辑所加。)


*黄秉维(1913-2000),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