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勇团队在实现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间套作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农业技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长期可持续性。近年来,超富集植物与作物的间套作技术被应用到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上,但这项技术的稳定性、适用性及可持续性仍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廖晓勇团队在实现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方向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
本研究收集了118个涉及超富集植物/作物的间套作组合。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超富集植物和作物品种、生态型的筛选,土壤重金属适宜阈值界定,超富集植物-作物间套作技术可实现砷、镉和镍污染农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与单作相比,与超富集植物间套作能够降低作物地上部砷浓度(23.4%)和镉浓度(13.4%)。本研究还以砷污染土壤为例,提出了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标准,制定了超富集植物-作物间套作技术的决策框架,展望了间套作技术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可持续利用的前景。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环境领域顶刊《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D170010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7136)的资助。
论文信息:
Xiaoming Wan, Weibin Zeng, Wen Cai, Mei Lei, Xiaoyong Liao, Tongbin Chen, 2023. Progress and future prospects in co-planting with hyperaccumulators: Application to the sustainable use of agricultural soil contaminated by arsenic, cadmium and nickel. 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I: 10.1080/10643389.2023.2215684
图1 间套作体系下超富集植物和作物的交互作用
图2 重金属污染土壤间套作的技术指南
图3 与砷或镉超富集植物间套作的代表性案例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