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隆重举行第三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5月18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所隆重举行了第三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活动的主题为:认识人地关系,建设和谐家园。
 
    上午8时,公众科学日活动志愿团员举行了宣誓仪式。首先,全体人员向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遇难人员默哀一分钟。随后,于贵瑞副所长作了动员讲话,并向科普志愿团授旗。科普志愿团刘鑫团长代表志愿团全体成员宣誓,大家斗志高昂,一致表示要用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次活动中去。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国内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地理科学研究机构,现已建设成为全民地理科学、资源科学、地球信息科学普及基地。在第三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中,研究所充分挖掘自身的科普资源,开展了多种形式、系列的科普活动。
 
    “科普报告”是活动中的重头戏,能容纳400余人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杨勤业研究员作了《关注我们的家园》、王五一研究员作了《地理环境与人类健康》、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单之蔷作了《中国的美景分布》精彩报告。报告内容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百姓生活,介绍祖国大好河山,使来自不同层面的广大受众更加深刻体会到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宣传了人类与环境和谐并存的理念,让社会公众了解科学技术在促进和谐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激发了社会公众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热情,提高了保护环境、建设和谐家园的意思与责任。“科研体验”、“科普展览、展播”等活动拉近了科学与公众的距离,使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的“触摸”科学。
 
    在科研体验中,数字地球(地球信息科学的今天与未来)让社会受众了解什么是数字地球;如何将地球、地球上的活动及整个地球环境的变化装入电脑中,实现在网络上的传输,最大限度地为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服务。生态哨兵网(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向社会介绍了野外生态站;参观观测数据接收、处理及存储设备;认识大型工程扫描仪及绘图仪等。树木年轮(记录历史的回纹)通过观看科普影像,了解树木年轮如何形成;亲身体验在仪器下观看年轮结构,确定单个年轮形成时间。这些直观演示与深入浅出的介绍,公众增加了体验科研的乐趣,又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秘密。
 
    在科普展览、展播中,组织了系列科普知识展版,通过自然地理篇、人文地理篇、生态环境篇、地理信息篇,使公众了解了地理、资源、生态、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的作用。黄河古地图、古籍方志馆藏资料、中国国家地理及博物杂志编辑部等的开放和展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给广大受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研究所的知识创新成果展,向社会公众全面展示了研究所在创新工程中取得的成就和科研成果。
 
    科考影像展播循环播放中国资源安全警示录、古气候探秘、土壤清洁工、穿越大峡谷、阿里地区科考见闻等内容,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讲解员给以耐心细致的回答,解除了学生心中的疑惑,学生们在这里学到了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以展示陈述彭院士捐赠的图书为内容的“品图斋”吸引了众多受众的目光,大家对陈院士严谨的科研态度和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崇高精神,以及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示十分钦佩和敬仰。
 
    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等也向公众展出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科普宣传展版介绍。
 
    公众科学日共接待社会公众与学生1000余人。其中,团体组织的学生800余人,自发来参观的社会公众200余人。
 
    为办好所公众科学日的活动,所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认真策划了筹办方案、重要活动项目和活动计划,并组织了由研究生为主体的科普志愿团,负责对公众参观的路线引导、讲解与咨询服务,圆满完成了开放日的各项活动。
 
    公众科学日活动以增强全民科技意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为目标,内容通俗易懂、声像并茂的宣传与介绍地理、资源、生态、地球信息科学科普知识,向公众展示了一个鲜活的科学世界,让公众与学生走进科学,探索自然奥秘,了解可持续发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