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地理
   中国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世界罕见。按照较早的分类系统,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1 红壤系列
 
   红壤系列是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土壤资源,自南而北有砖红壤、燥红土(稀树草原土)、赤红壤(砖红壤化红壤)、红壤和黄壤等类型。红壤系列的土壤适于发展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作物一年可二熟乃至三熟、四熟,土壤生产潜力很大。 
 
   2 棕壤系列
 
   棕壤系列为中国东部湿润地区发育在森林下的土壤,由南至北包括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和漂灰土等土类。棕壤系列土壤为很重要的森林土壤资源。目前,不仅分布有较大面积的天然林可供采伐利用,为中国主要森林业生产基地,且大部分土壤,尤其是分布在丘陵平原上的黄棕壤和棕壤有很高的农用价值,多数已垦为农地和果园。
 
   3 褐土系列
 
   褐土系列包括褐土、土娄 土、黑垆土和灰褐土。这类土壤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进行腐殖质的累积,石灰的淋溶和淀积作用较明显,残积一淀积粘化现象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在利用上,除灰褐土是重要的林用地外,其他土壤为中国北方的旱作地,搞好水土保持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
 
   4 黑土系列
 
   黑土系列为中国温带森林草原和草原区的地带性土壤,包括灰黑土(灰色森林土)、黑土、白浆土和黑钙土。以强烈的腐殖质累积过程为特点。黑土系列的土壤以东北地区分布的面积最广,适于发展农、牧业和林业,特别是黑土、黑钙土和白浆土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对象,农业生产潜力巨大。
 
   5 栗钙土系列
 
   栗钙土系列包括栗钙土、棕钙土和灰钙土,是中国北方分布范围极广的一些草原土壤。这类土壤具有较明显的腐殖质累积和石灰的淋溶一淀积过程,并多存在弱度的石膏化和盐化过程。栗钙土系列土壤是中国主要的牧业基地,也是重要的旱作农业区,需因地制宜实行农牧结合,改良草场和建立人工饲草料基地。
 
   6 漠土系列
 
   漠土系列是中国西北荒漠地区的重要土壤资源,包括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和龟裂土等,其共同特征是:具有多孔状的荒漠结皮层,腐殖质含量低,石灰含量高。且表聚性强,存在较明显的残积粘化和铁质染红现象以及整个剖面的厚度较薄和石砾含量多(龟裂土和灰漠土除外)等。漠土系列在利用上主要受制于细土物质含量的多少和灌溉水源的有无。目前,大部分用作牧地,仅有小部分垦为农田。
 
   7 潮土、灌淤土系列
 
   潮土、灌淤土系列是中国重要的农耕土壤资源,包括潮土、灌淤土、绿洲土。这类土壤是在长期耕作、施肥和灌溉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在成土过程中,获得了一系列新的属性,使土壤有机质累积、土壤质地及层次排列、盐分剖面分布,都起了很大变化。
 
   潮土曾称浅色草甸土,以种植小麦、玉米、高粱和棉花为主,主要分布于黄淮海平原、辽河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
 
   灌淤土是中国半干旱地区平原中的主要土壤,主要以春播作物为主,生长小麦、玉米、糜谷等,主要分布于银川、内蒙古河套及辽西平原。
 
   绿洲土是干旱地区主要耕作土壤,主要分布于新疆及河西走廊的漠境地区的绿洲中。
 
   8 草甸、沼泽土系列
 
   草甸土在草甸植被覆盖下发育而成。广布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在内蒙古、新疆等地河流两岸的泛滥平原、湖滨阶地上也有分布。沼泽土在长期积水或过湿情况下形成,广布于中国东北三江平原及川西松潘草地,有深厚的腐殖质层或泥炭层。因土壤长期处于还原状态,产生了明显的潜育过程,土壤结持力甚低,大都未充分利用。
 
   9 水稻土系列
 
   水稻土系列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其中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台湾西部平原最为集中。水稻土是由各种地带性土壤、半水成土和水成土经水耕熟化培育而成,大致可分为淹育、潴育及潜育等三种类型。水稻土是中国很重要的农业土壤资源,根据土壤特性因地制宜加以改良,可充分利用。
 
   10 盐碱土系列
 
   盐碱土系列又可分为盐土和碱土。
 
   盐土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以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为多。华北平原和汾、渭谷地也有零星分布。盐土的改良应采取灌排、生物及耕作等综合措施;种稻洗盐也是改良盐土的有效措施。
 
   碱土分布面积较小,大都零星分布于盐土地区,特点是表层含盐量一般不超过0.5%,但土壤溶液中普遍含有苏打。碱土的改良除水利及农业措施外,尚需采取施用石膏和磷石膏等化学改良措施。
   

   11 岩性土系列

   岩性土包括紫色土、石灰土、磷质石灰土、黄绵土(黄土性土)和风沙土。这类土壤性状仍保持母岩成土母质特性。

  紫色土 紫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土壤。以四川盆地分布最广,在南方诸省盆地中有零星分布。紫色土矿质养分丰富,在四川盆地的丘陵地区中为较肥沃土壤,其农业利用价值很高。利用中需防止水土流失和注意蓄水灌溉、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轮作。

   石灰(岩)土发育在石灰岩上的岩成土。在中国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地区,凡有石灰岩出露之地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广西、贵州和云南。

   石灰(岩)土可分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和红色石灰土。

   黄绵土又称黄土性土壤,广布于黄河中游丘陵地区。耕性良好,有机质含量低,矿质养分丰富。

   风沙土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的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风沙土的特性是成土过程十分微弱。随沙地的自然固定和土壤形成阶段的发展,由流动风沙土到半固定风沙土、固定风沙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

 

   12 高山土系列 

 

   高山土壤是指青藏高原和与之类似海拔,高山垂直带在林线以上或无林高山带的土壤。土壤有机质腐殖化程度低,矿物分解也很微弱,土层浅薄,粗骨性强,层次分异不明显。其中包括:黑毡土(亚高山草甸土)、草毡土(高山草甸土)、巴嘎土(亚高山草原土)、莎嘎土(高山草原土)、高山漠土和高山寒漠土。

 

  黑毡土 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是高原优良牧场,也是小麦等作物的高产土壤。

 

   草毡土 分布于高原面平缓山坡,土体一般较湿润,密生高山矮草草甸。大都用作夏季牧场。

 

   巴嘎土 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北侧的高原宽谷湖盆,植被属于干草原类型。植被稀疏,载畜量低。

 

   莎嘎土 分布于羌塘高原东南部,喜马拉雅山的山前地带。土壤均较沙质,有风沙危害。

 

   高山漠土 又称冷漠土。主要分布于西藏羌塘高原。此类土壤甚少利用。

 

   高山寒漠土 脱离冰川影响最晚,成土年龄最短的土壤。植被为壳状地垫及耐寒冬垫状点地梅。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