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成功举办科学传播与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

  81011日,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科学传播与青少年创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环境行为研究教学化实践主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和科技人才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等部门、单位的领导和专家莅临会议并参与研讨,会议代表包括来自北京、甘肃、河南、内蒙古、四川等5省(市、自治区)12所学校的科技教师,以及北京市少科协、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的相关专家。会议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与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的支持。

  

  

     参会人员合影、专家与各省市教师研讨 

  会议围绕科学传播促进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西部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与需求、环境行为研究教学化实践与示范三个主题,在两天中进行了充分交流和热烈研讨。 

  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李普主任指出科技人才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非常重要,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的传承与传授是科技人才成长的关键,应该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校外教育处张冬燕处长介绍了我国科学教育的长足发展与近年的系列重大举措,指出环境教育及其相关的社会实践是科学教育的核心主题之一,以科研为依托的环境行为研究教学化的前景非常值得期待;科技部政策法规司科普处邱成利处长指出青少年人群是我国科学传播工作的主要目标人群,促进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也是我国科学传播工作的战略任务;中科院科学传播局科普处陈红娟副处长阐述了中科院不仅国家知识创新的主体,也是我国科学传播事业的主力军,在这一方面的基本思路就是依托前沿科学研究,促进科技成果传播,促进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保障社会文明建设,这次活动以及所依托的环境行为研究教学化就是一种积极尝试。 

  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张毅主任介绍了北京市近年来关于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的系列举措,指出中科院对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力支持,动员一线科学家积极参与,不仅将最新前沿科技传播给学生,而且言传身教,将科学精神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点亮了广大学生的科技强国梦。参会的各学校科技教师,分别交流了各地科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分享了各学校在科技教育、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经验心得。教师们一致认为科技界的支持,科学家的热心参与,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科技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科技素养和技能,充当好科学家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充分发挥学校与教师在青少年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上主力军的作用;将环境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孩子身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研究资源,开展因地制宜的科研活动,既是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环境行为研究课题组相关专家分别介绍了环境行为研究的科学意义、教学化实践的相关背景,以及中学生用水行为调查、水资源终端消费能耗研究与学校需水管理复杂性研究三个环境行为研究教学化的示范案例。在交流与讨论中,一线科研人员与学校科技教师共同分享了科研前期文献检索的方法,科学调查与研究中的研究方法、实施过程,以及后期的科技论文写作的经验。讨论中,各学校科技教师对环境行为研究教学化有着更加明晰的认识,一致认为,环境行为研究可以作为各地各学校科技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示范选题,持续探索、不断积累,加强地区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形成我国环境行为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网络,为探索集科研与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科学教育模式做出努力。

  会后各地科技教师们考察了中科院奥运村园区,在中科院相关研究所的实验室、标本馆里,亲自感受了现代地理科学、资源科学与生物科学研究的氛围,了解了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与最新研究方向。老师们一致认为,此次活动非常有意义,科技界已经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搭建了资源丰厚的实践平台,为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充分体现了科技界创新为民的宗旨,这将进一步激励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热情,共同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科技人才的保障,使我国尽快进入人才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