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强国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我们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系暨环境研究所的合作研究已经顺利走过了十八年,我们之间的合作时间之长,持续开展合作研究项目之多,取得合作研究成果之丰富,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之中是少有的。在纪念黄秉维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回顾我们走过的十八年合作研究历程,深深感谢和怀念黄秉维先生开创和具体指导我们合作研究所作的一切。
1983年11月黄秉维先生接受邀请到加拿大安大略省哈密尔顿市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Hamilton,Ontario,Canada)参加中国—加拿大地理学家讨论两国资源与发展的双边会议。会议期间,两国科学家讨论、排列出了有潜在合作研究前景的30个合作研究项目清单。在会议期间黄秉维先生邀请华裔加拿大学者、多伦多大学地理系陆兆熊博士回国开展合作研究,为祖国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贡献。18年来的合作研究实践表明,由于黄先生的安排和指导,我们与多伦多大学地理系暨环境研究所的合作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以上30个潜在合作研究项目中无可置疑地排在了首位。
黄秉维先生指出,“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土壤侵蚀最剧烈、为害最大的地域”。1984年夏,接受黄秉维院士邀请和建议,陆兆熊博士利用暑假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陈永宗和蔡强国的陪同下,到黄土高原考察了一个多月,对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规律和水土保持研究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在山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山西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最终选定了黄土高原黄土丘陵沟壑区、山西省吕梁地区离石县王家沟流域作为我们的合作研究试验基地,从此我们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系暨环境研究所之间建立了很好的合作研究关系。1985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山西省水利厅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系暨环境研究所签署了合作研究协议“晋西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研究(1985—1990年)”,作为合作研究的初始阶段,双方筹集研究经费,加方人员在华的研究经费自理,观测经费由中方解决。每年夏天陆兆熊博士都利用大学暑假时间来华开展土壤侵蚀规律模拟降雨试验研究,每次出发往黄土高原前我们都会与黄先生谈我们的试验计划和打算,黄先生经常会与我们谈到他在黄土高原的考察经历、黄土的分区、黄土的入渗特性、表土结皮的作用以及黄土的侵蚀特性等,为我们的实验研究做出了很多方向性的指导;每次从黄土高原回到北京,我们都会向黄先生汇报我们的试验、考察收获以及来年的研究计划等,经常会得到黄先生的激励和鼓励,肯定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也会引经据典、婉转地指出我们的不足,让我们思考更深层的土壤侵蚀研究规律,时刻提醒我们要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
我们在黄土高原几年来的试验研究,在黄先生的指导与关心下,取得了多项合作研究成果,除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外,中国和加拿大双方共同主编出版了“中国—加拿大:晋西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实验研究文集”。黄先生对该论文集的编辑出版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为我们取得的初步成绩感到高兴,亲自动笔为该论文集的出版写了“序”。黄先生在文章中高度概括总结了自1952年以来我国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美国50年来水土保持中的教训,明确指出了我们今后的研究策略。黄秉维先生在他写的“序”中指出“1985年至1987年工作结果写成报告18篇,汇集成册,所涉及的多属以往研究不多或未经研究的项目,如水分入渗,便是过去研究不多的问题之一,三年工作成果及其出版,标志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探究在一些方面值得注意的一步。我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对已开始的课题,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对迄今未涉猎的课题,分别缓急,逐步开展。土壤侵蚀的研究不能脱离控制侵蚀措施的探索,而且一定要将控制侵蚀与提高持续生产力结合起来。我虽年近八旬,满怀信心,能在我灰化以前,见到明效大验。”
在此期间,我们在有关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的合作研究论文也得到了国际同行们的认可。例如,由于我们在Catena上发表的论文,1993年作为亚洲的惟一代表,被特邀参加由国际土壤科学学会(ISSS)组织在委内瑞拉梅里达市召开的“陡坡地侵蚀过程、评价与模拟国际学术讨论会”作大会发言,介绍了我们在黄土高原的陡坡侵蚀研究成果,在会议上并被选为6名会议评议员之一。1994年又接受会议组织委员会特邀前往印度新德里参加第八次国际土壤保持大会,并作大会发言,介绍了我们研究建立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模型,受到与会代表们的关注,会后参加了模型分会的会议总结,并担任“新技术与模拟”分会的联合主席之一。
黄秉维先生对我们申请中加合作研究项目一直给予很大的关注,和我们一起讨论申请内容,关心申请的程序,时常询问申请的进展。为了更好促进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合作,帮助我们申请项目的落实,黄先生不顾年事已高,接受邀请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并与学校和地理系的领导们交流,得到了多伦多大学师生们的好评。在讲学期间,黄先生与相关的各方面接触,为我们的项目申请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当项目申请成功时,黄先生很高兴地与我们讨论具体的实施计划,尤其关心中方年轻人到加方的培训计划,特别注重如何更好地引进加拿大先进的实验研究设备和相关技术。
1988—1992年,我们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系暨环境研究所、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共同得到加拿大国际开发署(CIDA)资助合作研究项目“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管理地理信息系统(SEMGlS:Soil Erosion Management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项目执行期间,在黄先生的直接关怀下,获得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有部分在国际也是领先)的研究成果。为了对我们执行的CIDA项目进行中期评估和对项目进行总结,分别在1990年11月(加拿大多伦多)和1992年(山西太原)召开了两次小型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每次会议都邀请了十几位国际著名专家教授到会交流和指导。黄先生对每次会议的组织、国际专家的邀请、我们所取得成果的汇报等,都给予了很大关注。在这两次会议上,我们宣读了30余篇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演示了在SUN386计算机上建立的小流域土壤侵蚀管理地理信息系统(SEMGIS)以及在此系统支持下的有关模型,播放了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地位的大型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实况录像,国内外专家到项目执行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中外知名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教授,国际著名土壤侵蚀模型研究专家、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I.D.Moore教授,黄河水利委员会牟金泽高级工程师等就我们的合作项目进行了评价,认为这项研究成果标志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及管理研究踏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的新水平,其科学和实践意义都是十分深远的。《山西日报》在头版位置,中央电视台和山西电视台均报导了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召开的新闻和对项目研究成果进行了高度评价。
为准备在山西太原召开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和对项目所取得成果进行总结,编辑了中、英文两种版本的会议论文集和第二本中加合作研究成果论文集“中国—加拿大晋西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管理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1992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共收入研究论文27篇,黄秉维先生再次为论文集写“序”,对中国—加拿大双方科学技术人员共同取得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黄土高原是我国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其中暴雨最强的地区大多集中在山西省境内。本论文集总结反映了我国和加拿大的一些地理工作者近年来在山西考察试验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内容许多是属于前人注意不够或研究不多的课题。这些可贵的成果,一方面可以弥补过去研究的薄弱环节,或填补一些空白;另一方面又将是进一步深入开展这一工作的跳板。特别高兴的是,其中有些论述,即使在国际科学界也是发前人所未发的。这些对我过去关于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的‘粗枝大叶’认识,更是‘对症良药’,受益匪浅。”
中国和加拿大双方政府管理机构曾对十年来开展的40多项合作研究项目进行总结(1985—1995年),中方国家经贸部和国家教委的主管官员在总结十年来所取得的合作研究成果时,将我们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管理地理信息系统(SEMGIS)”作为中加合作科学研究成果的第一项列出,并给予高度评价,得到中加双方管理官员的高度赞扬。我们的研究成果“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试验与模拟”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4年度),这也是对这个中加合作研究项目成果的最好肯定。
黄秉维先生和部分院士到长江三峡库区考察后,当多伦多大学陆兆熊教授到北京时,黄秉维先生很有感触地与我们谈到了他到三峡库区考察,尤其是当地严重的水土流失,三峡大坝修建后的后靠移民,当地的坡地改良和利用问题,建议我们如果有可能可以在那里开展一些合作研究课题。在黄秉维先生的启发与鼓励之下,我们双方组织了有关教授学者共同到三峡库区考察,并共同向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l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提出了立项申请报告,并邀请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项目官员到三峡库区考察,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帮助我们向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总部提出了申请报告,并获得了批准。我们双方共同承担了IDRC支持的中加合作研究项目“长江流域管理与研究”(1994—1995年),中加双方研究人员1995年在多伦多大学共同讨论编写提交了预研究报告,获得IDRC官员和多伦多大学教授好评。后来由于陆兆熊教授生病,这个中国—加拿大合作项目未能再继续下去。但是,在此期间,由黄先生作为顾问、郑度院士牵头的国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课题——“中国东部典型区坡地过程及其改良利用研究(1993—1996年)”在长江三峡库区得到了实施,我们在湖北省姊归县王家桥建立了水土流失规律和植物篱研究的试验基地,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在黄先生的支持下,我们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的林健枝教授、邹桂昌教授到三峡库区开展合作研究,并得到了香港基金委员会的支持(RGC),在秭归县王家桥试验基地又新建了一批植物篱试验观测小区,深入探讨植物篱对养分运移规律的影响。感到欣慰的是,我们与香港中文大学伍世良博士的合作研究项目今年又再次得到了香港基金委员会的支持,黄先生希望在长江三峡库区进行坡地改良利用研究的设想还会继续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