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岖的陆地表面

  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地方叫陆地,总面积有1.49亿平方千米,但只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9.22%。其中,连片的大陆面积1.391亿平方千米,大大小小的岛屿总面积970万平方千米。地球表面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占地球陆地面积的81%。
 
  地球的陆地表面千姿百态,有高山和丘陵,平原和盆地,高原和洼地,还有河流、湖泊、沼泽。这些壮丽的自然景物,是不是从来就是这个样子呢?不是的。亿万年来,地球的表面历经沧桑巨变。
 
  地球表面在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面貌。其表面在风力、流水、海浪和冰川等外力作用下,变得越来越平坦。而来自地球的内力作用,却使地球表面变得越来越高低不平。地球的内力和外力同时作用于地球表面,而且处在一种周而复始的动态循环状态中。这就是美国地理学家戴维斯提出的侵蚀旋回学说。
 
  戴维斯在广泛考察了科罗拉多大峡谷、阿巴拉契亚山和大西洋沿岸的平原以后,于1899年提出了“侵蚀循环学说”。他把在流水等外力长期作用下的地表变化,划分为变化迅速的幼年期;地势起伏很大、类型复杂多样的壮年期;地面变平、缓慢变化的老年期等3个阶段。随着地壳隆升,这3个阶段还会重复出现。  
 
  昔日的一片汪洋,如今可成为高山峻岭。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绵延1 200千米,宽130~260千米,平均海拔3 000米。然而,这座雄伟的高山,在1.5亿年前,还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到了距今约7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由于强大的地壳运动,使它逐渐隆起成为山脉。中国太行山的山麓地带,有许多海洋生物的化石沿水平方向排列着,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滨,华北平原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过去是陆地,如今成为沧海的例子也很多。中国的海南岛和雷州半岛,曾经是连接在一起的。大约在1百万年前,由于地壳的断裂作用,出现了今天的琼州海峡,海南岛从大陆分裂出去,成为一个海上岛屿。
 
 
  (摘自《地理博物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