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杨逸畴)
要讲起这20世纪末的大规模尼雅考察,是不能不讲讲小岛康誉其人的。初会小岛康誉,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家文物局外事处通知我说,日本小岛先生8月30日到京,在京伦饭店要见我们这些北京参加尼雅考察的学者并作宴请。
晚上6点前赶到京伦,坐在接待室里等待。正6时,看到楼梯上下来一个人,很有特点,不高的个子,约1.50米多一些,光光的头,穿着黑色薄纱质地的和尚衣,手上拎一个箱包样的包,一看完全是一个日本和尚。根据我从资料上了解到的,我想他应该是日本著名珠宝商,后来又皈依佛教净土宗的僧侣小岛了。我赶紧走过去,问他是不是小岛先生,他答是。这时小野翻译也过来了,相互寒喧介绍。其实小岛能说一些汉语的,当晚在宴会中致词时,他就根据朋友们的一致要求,即席用汉语演讲。小岛个子不高,浓眉,眼有些深凹,看起50多岁,结实,着僧衣,手上戴着佛珠,总是笑嘻嘻的,给人以朴实诚恳的感觉。但仔细看,你会发觉他的双眼有神,闪烁着聪慧、机警甚至有些狡黠的光芒。小岛先生作为一个外国人,原来是到新疆来做珠宝生意的,不想生意未做成,却一下迷上了新疆的文物保护和考古事业。保护和修建库车克孜尔千佛洞,组织尼雅古遗迹考察,他都鼎力相助,多年来为中国的文物考古事业作出不懈的努力,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是有功的,精神难能可贵。为此他被聘为新疆自治区文化顾问、新疆大学名誉教授。也为此,一些朋友见面总是赞扬他,说好话。他常直截了当地说,过奖了,名不副实,甚至说,你是在拍我的马屁。幽默,诙谐,随和,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交谈中,小岛常自称小铁木尔(名片上也这样写),我想这大概也是表达他对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吧!他几十次来到中国,对中国的情况很熟悉,可以算一个中国通了。尼雅的考察经费全是由小岛先生筹措和慷慨资助的。
9月底,他又率日本考察队来到新疆,可以说他是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率队进入沙漠腹地的尼雅遗址考察,体现了他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在野外现场,他虽然没有专业任务,也是每天和业务人员一起早出晚归,去遗址现场作调查勘察。他走到哪里,总是带着一架傻瓜相机,随时拍照,拍照时总愿意和民工、驼工、考察队员在一起,大概他不愿意突出个人吧!并且他随身总是带着一个大塑料袋,把随便丢在地上的矿泉水瓶、纸盒等捡到里面去,并制止别人随便丢垃圾——他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并化为现身说法的实际行动。在遗址上,他不准大家随便搬动和采挖文化遗物,总是说放在原地别动,你也可以记录或照相嘛!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遗物有这种保护意识和行动,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考察队营地
在营地劳动,他也总是带头在前,他已50多岁,个子又小,但总是帮着搭帐篷,扛帐杆,布置营地。闲暇时间他和大家聊天,帮助民工剃光头,到食堂检查工作,要求办好伙食,布置拉水,要求保障水的供应。队员出发,他会随手给你送上一缸热茶让你带着路上喝。他严格要求每天晚上召开中日双方的业务交流会,让日本队员把采的样品拿出,当众进行交流;同时检查当天工作进展,布置第二天的工作,对工作严肃认真,极端负责。他作为队长,没有一点架子,深入基层和第一线,不搞特殊化,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作者简介:杨逸畴,江苏省武进县人,地理地貌学家、科学探险家。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杨逸畴先后二十余次上青藏高原,八次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五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进行科学考察探险,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主要论证和发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