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峡谷探行——后记

(李明森  杨逸畴)

 

通过短短两天的初步考察,我们获得了以下一些共识,亦即大渡河下游地区这种雄伟壮观的大峡谷景观与独特罕见的桌状方山——“诺亚方舟”地形的出现,乃是该地区特异的地质地理过程之结果,也是某些不同自然地域过渡区中较为常见的自然现象,有它的必然性:

 

一是这里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构造三者交接、过渡及相互作用之区,这里有着北西、北东等不同走向的断裂构造,褶皱强烈,岩性亦多已变质;地质历史上还发生过强烈的火山及岩浆喷发活动,加上新生代以来地壳上升运动又很强烈等等,这些都是大渡河峡谷地区山河形成与地貌发育较为独特的地质基础。

 

二是这里乃是我国地势最高的一级台阶青藏高原(包括横断山区)向第二级台阶四川盆地倾斜过渡的地区,那里大江大河的侵蚀切割作用十分强烈,必然会出现高山深谷这种高原边缘山区固有的地貌特征。就如青藏高原向滇中高原过渡的云南西北部三江流域地区那样也出现有众多大峡谷的必然现象,而且这些河流都是适应活动性断裂构造发育的,一些高大孤山也多是断块隆起而成,不同的是大渡河下游地区曾有过岩浆活动,因而不仅造就了深险峻奇的大峡谷,还出现了玄武岩桌状山地这种独特的方山地貌景观。

 

三是这里也为印度洋西南季风与太平洋东南季风交互作用和影响的地区,季风的进退与强弱变化,以及峡谷的曲折幽闭和山形起伏高低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本区水分、热量状况的复杂多变,外营力作用与性质也具有较复杂的过渡与混合的特点,因而使得区内生物区系呈现了丰富、复杂的多样性特征。

 

此外,在这一带高山峡谷环境中聚居和生活着彝汉两族人民,尤其旁邻的大、小凉山乃是我国彝族最为集中的主要聚居地,他们特有的民俗风情也为这里壮丽的山河增添了无穷魅力和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总之,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内壮伟奇特的自然山水景观、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复杂山地环境中风采多姿的人文景观(如公路、铁路、隧道、桥洞、吊桥、溜索及乡村、农田、人工林、药草园圃等),以及聚居在这里的彝族人民独具特色的社会文化等众多突出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优势,使得这里成为我国众多地质公园中的一朵奇芭,它那不可替代的独特性,更使它震惊四川,轰动全国,并将有望成为我国西南大地上又一处充满无穷魅力、拥有极大吸引力的探险和旅游胜地。

 

 

(李明森、杨逸畴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