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无人区探秘二十——凯旋班戈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李明森)
 
  1976年9月24日我们辗转多处后,终于回到了班戈县城。至此,我们对羌塘高原进行的这次历时3个半月,行程近4000公里的我国首次较大规模的综合科学考察以获得圆满成功而告结束。在全体队员的努力奋斗及西藏各级有关部门领导、干部、群众的热情关怀与大力支持下,这次科学考察取得很大成绩、硕果累累,特别是对羌塘高原北部鲜为人知的无人区有了许多新的认识,纠正和澄清了过去人们囿于资料欠缺或涉足范围狭窄而产生的一系列谬误与偏见。同时也对羌塘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作了较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并对该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无疑,所有这一切,都将为进一步深人研究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地理环境的演变及其对高原居民生活与生产活动的影响等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并对包括羌塘在内的整个青藏高原的资源开发与保护、对藏民族经济的振兴与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这次科学考察对于我们每一个参加者来说,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和才干,同时也锤炼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奋勇顽强的拼搏精神与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总之,羌塘高原无人区的科学探察是我一生中最为艰险而又充满无穷奇趣的一次经历,是我人生旅途上难以忘怀、值得铭记的重要一站。
  
  在班戈休整的两天内,除了紧张地收拾和整理满满一卡车的各种标本外,我们也抽空来到营地旁的小河中搞个人卫生。由于久未洗澡和换衣,我们身上的衣服不仅发出难闻的汗臭味,有的还发现长了虱子。真没想到,在如此严酷的高原环境里居然也会有这种讨厌的寄生虫。在暖洋洋的秋日阳光下,我们在洗净身上污垢、洗晒衣服和被褥的过程中,都非常仔细地寻找并无情地消灭这些令人厌恶的吸血鬼。
 
  9月26日清晨,我们全体队员乘车离开班戈,告别这个我们在此生活和拼搏了100多个白昼与黑夜的羌塘高原,浩浩荡荡驶向拉萨。
 
 在拉萨全队合影
 
  尽管是金秋时节大好时光,然而沿途所见禾草已经开始枯黄,预示着百草凋零的寒冬季节即将到来。记得我们6月初刚来羌塘时,这里的草原刚开始复苏,熬过了严寒风霜的草丛,枯黄旧叶遮不住嫩绿的新芽,春意萌动。岂料仅仅三四个月的时间,它们便由盛而衰,生命如此短暂!可想而知,羌塘高原6~9月间的暖季对于世代繁衍、生息于此的居民和所有生灵是多么的宝贵,我们有幸在这个最佳黄金季节里拜访了这里,受到了种种不同寻常的礼遇和接待。如果我们冬天再来这里,将会是怎样的境况,我们又将受到怎样的待遇呢?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实践来回答了,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有机会重访羌塘。
 
 
(作者简介:李明森,地理学家,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40余年来,曾先后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西南地区、青藏高原等地综合科学考察。从1973年起,前后20多次进入青藏高原地区,从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大峡谷到羌塘无人区和横断山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