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无人区探秘十五——挺进无人区北部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李明森)
 
  1976年8月7日,我们从巴毛穷宗继续北上,行约70公里来到海拔4700米的约基台错 (也叫玛尔盖茶卡)畔。到约基台错前,我们的一辆卡车曾深深地陷在湖岸泥沼里,我们大家仍像以往那样帮忙挖土、填石和推车,但都无济于事。最后还是费力地把车上所有东西全都卸下,才艰难地把卡车救出困境。为此我们足足花了4个小时,把大家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此后又找水一直忙到深夜,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只得停车,在约基台错东一支流干河滩地上扎下营寨,被迫启用随车携带的仅够做两顿饭的一点点备用淡水煮了一锅稀饭,勉强充饥解渴。直忙到凌晨1点大家才休息,结束这难忘的多灾多难的一天。
 
 
硬叶苔草
  
  8月正是羌塘最暖和的季节,在约基台错湖盆区却仍给人以早春那种寒意袭人的感觉,凌晨最低气温为-3℃。在这全年无夏的地方,草原植被已逊于巴毛穷宗以南地区,常见的优势植物紫花针茅骤减,而已让位于遍地丛生的硬叶苔草,后者叶硬而尖、绿中带黄,使这里的草原略带一点金秋的色彩。硬叶苔草有发达的根系,可扎入土中1米多深,水平伸展2米以上,交织如网的根系可吸取足够的水分满足它生长的需要。而它的叶面角质层厚,叶细胞含水较少,所以更耐冻旱。硬叶苔草是养育羌塘北部众多野生动物,如藏羚羊和藏野驴等的主要食料。此外,一些裸地也长有少量驼绒藜等小半灌木。在约基台错一带湖滩地上风沙地貌也较发育,到处见有高1米至3米的半裸露沙丘和硬叶苔草覆盖着的沙包。种种现象反映了自然景观已开始从南部的高寒草原向北部高寒荒漠草原转变,亦即在北纬35°左右以北的羌塘无人区,由于降水量减少到不足200毫米(根据我们近两个月内野外侧得数据推算),气候更加干旱,自然环境已开始呈现荒漠化。
 
 
干河滩沙砾上的驼绒藜灌丛,因风蚀而暴露其发达的根系
 
  8月9日晨,细雨霏霏。我们小分队一行包括司机在内12人分乘两辆后开门的小吉普离开营地向北方驶去。行前我们每人作了最大的精简,尽管如此,每车6人,连同必备考察工具、行李、炊具及汽油桶等,把小车塞得满满的,汽车在坎坷不平的地面上颠簸前行,挤在车厢里的我们几乎半卧半坐在行装货物上,所受的折磨可想而知。
 
  当两辆超负载的小车开足马力缓缓驶过一个不知名的低矮山口之后便在一条浅水沟内陷入泥坑,我们整整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抢救出险。经历这次险遇后的司机心有余悸,更加小心翼翼地在这陌生的并无道路可循的高原上摸索着前进。
  
  前行不久便是那东西走向、并不很高的可可西里山脉,它是羌塘高原内少数较大山脉之一,属于昆仑山系。“可可西里”是蒙古语“青色山梁”之意,这可能是指它在青海境内东段山脉的景色吧,出现在眼前的西段余脉则是山岩裸露、土壤瘠薄,几乎童秃的荒山野岭,并无青翠悦目的草山风光。而当地藏语称其为“萨乌绥加”,意思是 “一百个红色山沟”,倒是名副其实的,因为这段山脉广泛分布着红色砂岩地层,受长期风吹水蚀作用已形成类似西北黄土高原那样千沟万壑的破碎山地了。
 
  由于这段山脉仅高出邻近低地200米左右,山坡较缓和,我们的司机凭着丰富的经验与熟练的技巧,充分发挥吉普车的越野性能,在这宽缓的山坡上曲曲拐拐地走着 “之”字形路线,颇为顺利地爬越过了这道横亘在前进路上的山障。
  
  傍晚7时,抵达北纬35°43′、海拔4881米的涌波错畔,在此扎营宿下。翌晨起,见朝阳初升,万里无云,是个大晴天。看那寥廓原野静悄悄的,似乎还沉睡未醒;那绵延不断的可可西里山及无数孤丘矮岗沐浴在柔和的晨曦下,发出金黄色瑰丽光彩,高原景色真是壮丽极了!有此良辰美景的感受,我的心情非常愉快,精神爽朗地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从昨晚我安放在帐外的温度表上发现,今日凌晨最低气温曾降到-18℃,此乃我们在羌塘考察期间所记录到的最低温度。记得七十多年前,亦即1901年7月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也曾在此地以南300多公里的地方(海拔5127米)测得过-3.7℃的最低气温。这些气温观测数据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屈指可数的有关羌塘无人区7~8月间最低气温的科学资料,极其宝贵。它们帮助我们了解到羌塘无人区的气候特点。若将今天最低气温与同纬度我国东部的西安相比较,两地最低气温相差38℃之多;若与同一天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的漠河的最低气温13.9℃相比,则漠河要比这里昆仑山南麓一带高出31℃。显然,无人区可以说是我国境内同纬度地区“盛夏”期间最为寒冷的地方。出现如此低温的原因,除地势高、地面裸露等主要因素外,也跟此时高原上空的“伊朗高压”有关。受后者影响,天气晴朗,夜间地面辐射强烈,使气温急剧下降。同样,高原白天受太阳强烈照射,气温很高,造成日温差多达15~20℃以上,这在高原外围地区是极少见的。另外据我们从6月开始的逐日连续气温观测,在北纬33°(约江爱山、依布茶卡一带)以北的无人区,6~8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