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无人区探秘——前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李明森)
 
  “羌塘”,在藏语里是指“北方空地(或高地)”之意,它位于西藏北部,即冈底斯山一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直抵西藏与新疆交界处的昆仑山脉,也称藏北高原。其东界起于我国著名的长江与怒江两大河流的上游源头一带缓起伏的分水岭地段,西止于跟中亚帕米尔高原相邻的国境线。这块浩瀚的旷野荒原,南北宽约760公里,东西长达1200公里,面积为60万平方公里,几乎占据了西藏的一半及青藏高原的四分之一。其地势高亢,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以上,堪称“世界屋脊”的 “脊梁骨”。
  
  由于空气稀薄少氧、寒冷干燥,以及位置僻远、交通闭塞等多种不利因素限制,千百年来,羌塘高原一直是个人烟稀少、罕为人知的荒野,尤其在北纬32°以北广漠千里、渺无人迹的地区,是我国境内可跟人称“死亡之海”的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相比的著名“无人区”,也是世界上尚存的少数几处未被人们了解请楚的地理空白区域之一。
  
  对这块世界屋脊上的未知地域的探察,自19世纪末以来一直未曾停歇。以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为代表的欧美等国的旅行家、科学家及一些军事情报人员都曾窥探过羌塘,并积累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科学资料。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刘慎谔、徐近之等人曾涉足于羌塘,开我国科学家研究羌塘之先河。但囿于财力、人力与调查范围,所获资料较为分散,缺乏完整性、系统性,有的甚至失之偏颇,如夸大地渲染羌塘是 “人类的禁区”、“死亡的土地”等等。
 
 
穿行羌塘无人区示意图
  
  为彻底揭开羌塘的神秘面纱,探明其自然奥秘与宝贵资源,1976年夏,我们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分派三支拥有地质、地理、生物、水文和农牧业等十多个专业的小分队,分别对羌塘的西部、东部和中部展开多学科综合考察,成为羌塘考察史上由我国科学家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科学探险活动。是年6~9月间,我有幸参加羌塘中部的科学探察,从南到北贯穿羌塘腹地,历时3个月,往返路程3000多公里。此次科学壮举可以称得上是建国以来少数重大科学探险活动之一,它的圆满成功,揭开了羌塘高原、尤其是“无人区” 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基本上认清了它的真实面目,结束了它在人类认识客观世界上的空白历史。
 
 
(作者简介:李明森,地理学家,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40余年来,曾先后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西南地区、青藏高原等地综合科学考察。从1973年起,前后20多次进入青藏高原地区,从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大峡谷到羌塘无人区和横断山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