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杨逸畴)
在波密县(扎木镇),一早起来装好车,进早餐,见最年轻的小张带来一个17岁的年轻靓丽的女孩,她在波密县邮局工作,是小张新交的女朋友。女孩给小张一尊铜佛像,小张随身带着,当做信物和护身符。两人在告别时,依依不舍。大家一路以此当做说笑的谈资。这也是野外考察生活的一段小插曲。
波密多东寺的喇嘛们正在大自然中上早课
离波密县,过扎木大桥急赴帕隆藏布南岸坐落在冰碛平台上的多东寺喇嘛庙,希望能拍摄到喇嘛们在大佛殿内诵经做佛事的情景,不想赶到那里,大庙竟空空如也,一问才知这天喇嘛们都放假回家做农活去了,我们大为扫兴,只好调转车头直奔波得藏布而去。
波得藏布是帕隆藏布中游北侧的一条大支流,在距波密县不到10千米的卡达桥附近汇入帕隆藏布,川藏公路通过这里。
从卡达桥折向北进波得藏布,藏布右岸(南岸)有公路,当然这仅是简易公路。波得藏布源于念青唐古拉雪山,它是一条古冰川作用过的宽敞U形谷地,河谷平原开阔,内有倾多区、许木区和育仁区3个区。由于宽谷平原水土资源丰富,这里农业发达,历来是波密县的粮仓。
波得藏布冰川U形悬谷
在波得藏布汇入帕隆藏布处的东侧山地,站在卡达桥上就能看得很清楚,山地有完整典型的古冰川U形悬谷和尖峭的雪山(实为冰川作用留下的刃脊地形),十分醒目,它预示着马上进入波得藏布后,一定会有冰川地貌。从卡达桥往上经倾多区、许木区到育仁区大概70千米的河段,皆为宽敞的U形谷地,谷底平原农业发达,坐落着一系列藏族的村落,村旁路边,多有玛尼堆、经幡等宗教标志。村中则都有喇嘛庙。我们看到两处大型的玛尼堆,多种色彩的经幡随风飘拂,组成玛尼堆的皆为花岗岩质的冰水砾石,上面刻有红色经文,这是在西藏其它地方所没有见到的。河谷平原上有大型的机械化农场,还有大型的劳改农场。这里盛产苹果和蔬菜,我们经过那里时,农场给了我们两麻袋大白菜和土豆,一棵大白菜足有5公斤,看来这里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在缺少蔬菜的西藏地区,大白菜和土豆,是最好的礼品了。
波得藏布中游的玛尼堆
由倾多区往北的宽谷两侧都是有斑斑积雪的山岭,山头多雪崩道,崩雪滑下补给发育一些悬冰川。宽谷中现代水流主要偏切于左岸,因此左岸出现长条形完整的几级冰碛冰水相阶地;而右岸则有多条支沟汇入,这些支沟上游直接念青唐古拉山的雪山伸出的一条条的现代冰川,而这些支沟的中下游都留下完整的古冰川堆积地貌,特别在支沟汇入波得藏布的汇口,有典型的高大完整的侧碛垄和终碛垄。波得藏布主谷在倾多区的白玉村以上,古冰川地貌堆积保存完整,白玉村就坐落在主谷最下面一道完整的古冰川终碛垄下,海拔为2 950米。两侧侧碛往上游延伸也十分清楚。经许木区到育仁区,主槽谷底部的冰碛丘阜最为醒目引人。由育仁区往上,进入波得藏布上游,河谷分为两支,这两支沟谷源头都有现代冰川发育。
宽坦的冰川U形谷底冰碛丘陵起伏
波得藏布中游以冰碛丘陵为主的古冰川遗迹,具有不同形态特征。这些冰碛丘阜兀立在冰水平原上,丘阜下部被埋没于冰水阶地内,它们是岩石碎屑、砂土和巨大角砾的混杂堆积体。冰碛砾石以粗粒花岗岩、细粒花岗岩、黑云母辉石岩、混合岩巨块角砾为主,少部分为石英岩。在上游谷地内,基碛丘陵已有相当胶结,其中花岗岩组成的漂砾风化很深,易破碎;组成的漂砾中发现有的磨圆度较高,反映其形成过程中冰融水的作用。从分布上看,这些基碛丘陵只出现于终碛垄内侧并且明显地由下游向上游呈由孤立、密集到连续,数量由少到多,个体也由小变大的规律性变化。波得藏布古冰川堆积遗迹景观奇特吸引人,成因特殊有科学意义,我感到考察大有收获。
(作者简介:杨逸畴,江苏省武进县人,地理地貌学家、科学探险家。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杨逸畴先后二十余次上青藏高原,八次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五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进行科学考察探险,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主要论证和发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