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进雅鲁藏布大峡谷十四——人们所向往的“香格里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杨逸畴)
 
  由波密过帕隆藏布江上大桥南行,进嘎隆北曲,见沟口有上百米高的古冰碛垄组成的沟口平台,冰碛剖面十分典型,有一座喇嘛寺庙(多东寺)建于其上,长满松林和挺拔的杉树,林下有火红的枫树显出秋色正浓。显然,嘎隆北曲是一条冰川作用过的U形谷地。公路盘旋而上,不远即出现竹林,见有人大量砍竹林当建材。进沟不远,道旁各色经幡并列在两侧,带来浓郁的宗教气氛。沿途所见皆为花岗闪长岩地层,陡峭的山坡上虽然杉林茂密,但也多崩塌和雪崩槽,山头积雪斑斑。
 
 
嘎隆拉冰川末端侧碛垄上新建的寺庙
 
  上到海拔3 500米以上,U形谷十分宽敞完整,谷底平坦,长着一片片结橘黄小果的沙棘林,杉林郁郁苍苍,而水杉树已尽皆橙黄,秋景美极了。路边花岗闪长岩石块上竟裹着一层橘色的苔鲜,这是很少见的奇特的生态现象。南西侧的雪山,陡壁上挂下两条悬冰川,好像镶嵌在陡壁石缝中,坡麓有高高的冰碛平台垫底,使悬冰川堆聚在山麓,呈三角形冰锥状矗立着;悬冰川表面多深厚的新雪,众多的冰裂缝犬牙交错。这种陡立的悬冰川是很罕见的,大概是在大峡谷高山深谷特别陡峭的地形下,季风型海洋性冰川的特殊发育吧!我叫它悬坡冰川。山麓宽谷的草地上,背倚雪山、悬坡冰川、林海,排列着一系列几十幢小木屋,它们原先是林场工人住的,现皆空着,牧民大概还可住用吧。
 
 
风景如画的西藏“江南”
 
  再往上游走,终于进入了源头的嘎隆寺盆地。这是一个海拔4 000米左右的山间盆地,嘎隆拉山口东西两侧发育的两条山谷冰川,都伸入到盆地中,冰川两侧有高大的侧碛垄随冰川延伸,末端有退留下的多条终碛垄直接遗留在盆地中。尤其是东南侧的山谷冰川最为典型和引人注目。周围陡峭的山岭上被雪崩滑道划得一道一道的,雪崩补给槽下方是两个围椅状的冰斗,由冰斗流出的冰川汇合向下流动,在两侧留下两条高大新鲜的侧碛垄,侧碛与山体之间有排水沟槽,山谷冰川长不过1千米左右吧!其末端灰白色的冰体裂隙纵横,下部有一个巨大的冰洞,流出的冰融水沿多条交叉的水道游荡在盆地底部,滋润着盆底草地,于是盆地成为水草丰美的夏季牧场,冰川末端一系列起伏的终碛丘垄前,牧民的小木屋鳞次栉比。盆地周围被雪山包围,山坡上有成片的杉林,明显可以看出冰川是流动到森林线以下的,这就是大峡谷地区特有的季风型海洋性冰川(温性冰川)游弋到林海中的一处实例。
 
  在盆地东侧坡麓一段古冰碛垄上,1984年已恢复修建起新的嘎隆寺,寺中现有两个年轻的喇嘛;嘎隆寺高出盆底80~100米,坐东向阳朝西,寺下盆底有8个新建的小白塔排成一排,盆底还有不少石块垒起的玛尼堆,寺庙周围,经幡林立。据说这里冬天积雪常达米许,每至春夏,来朝拜者不少,香火十分旺盛。寺庙后有不少巨砾,许多为石灰岩质,其中两块被称为“嘎隆天石”,实为冰碛漂砾,被说成是上有佛祖脚印的天石……
 
  这里环境幽美,是人们回归自然的绝好地方,人们所向往的“香格里拉”只应在这里。我想这里交通方便,若建成冰川公园,优先开发旅游,是会有前景的。
 
 
(作者简介:杨逸畴,江苏省武进县人,地理地貌学家、科学探险家。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杨逸畴先后二十余次上青藏高原,八次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五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进行科学考察探险,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主要论证和发现者。)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