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进雅鲁藏布大峡谷六——颤抖的大地和虹霞瀑布之迷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杨逸畴)
 
  南迦巴瓦峰地区经常有地震发生,大地时常在颤抖之中,有时一年有感地震要发生好几次。其中能使墙倒屋塌者,虽不是每年都能遇到,但两三年内总有发生。我们在考察期间不止一次感到大地的震动。当地群众反映,平时的小震活动很频繁,使人感到这里的大地常在颤抖之中。世界闻名的察隅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发生,8.5级)对本区造成的灾害十分严重。笔者也曾到察隅作过调查研究,察隅所受的破坏却远远不及本区。问起那次大地震,一些经历过的老人无不谈之色变。那次大地震,使南迦巴瓦峰周围大拐弯河谷中的村庄全部毁灭,有的村庄直接被抛落入江,田野普遍受到破坏。由于地震引起山崩、滑坡,河谷为之阻塞。据说当时地震引起的烟雾经久不散。
 
  我们在墨脱、亚让、背崩等地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河谷和山地上,尚能看到因地震引起的山崩滑坡形成的断崖、滑崩堆积锥体,乃至数米高差的地裂缝等。在背崩村上方的加嘎贡弄支沟源头的花岗片麻岩山体,因地震发生巨大的崩塌,接着在流水的作用下发生巨大的泥石流,冲下来一直撞到对岸山上,堵塞了雅鲁藏布江谷地,造成江水断流。至今两岸的泥石流堆积体尚保存完整,上面的树木就是近三十年来生长的。而上游崩崖至今还在危立着。相同的情况见于南迦巴瓦峰西坡则隆弄沟,不过这里是因地震而造成则隆弄山谷冰川的强烈跃动,堵塞了江河,跃动后的冰体在江边海拔3 000米处尚能见到。 
 
 
察隅8.5级大地震引起背崩山地发生崩塌,在以后暴雨的冲刷下形成了泥石流,
堵塞雅鲁藏布峡谷江道
 
  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顶端的白马狗熊,雅鲁藏布江和帕隆藏布江汇口之间,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的最狭窄、险峻的地段,至今人迹难到。据文献记载,20世纪初期英国人沃德(F·K·Ward)曾到这里考察,看到雅鲁藏布江在这里宽仅二十余米,河床上有两处大瀑布,高有十余米,每当红日高照,其中之一就形成彩虹,因名“虹霞瀑布”,当地门巴人都说这是雅鲁藏布江上最大的瀑布。沃德也拍有照片。可是笔者到过白马狗熊和帕隆藏布一带考察和访问,发现现在该段河谷宽已在80米左右,沃德所述两处大瀑布已杳然无存了。笔者百思不得其解,又花工夫多次访问当地老人,许多人证实在1950年以前,雅鲁藏布江河床上的虹霞瀑布确实有过。在白马狗熊还建有寺庙,瀑布边还有温泉,当地的藏族人、门巴族人、珞巴族人常在那里入浴。据说年轻力壮的人可以把一条羊腿从这岸扔到彼岸,可见当时江面宽仅20米属实。当时可以看到河床瀑布如匹练飞泻直下,太阳一照,阳光透过飞腾的水汽产生折射而形成虹霞,瀑布与河床基岩陡壁之间为空隙,任飞鸟穿行。自然景观之美可想而知。但由于1950年大地震,山崩地陷,温泉消失,瀑布也荡然无存,这里从此冷落下来。由此看来,一次强烈的地震,竟能使山河在瞬间发生翻天覆地的改观,使我们这些富有想像力的地学工作者也为之瞠目。
 
  地震是地壳构造运动强烈的表现。地壳的应力常在这里积聚释放,南迦巴瓦峰就处在这地壳强烈活动的地区。由地震反映的强烈的新构造活动是这里山河地貌形成的基本原因。除此之外,区内众多的温泉也是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反映。那么当人们在陡峭的南迦巴瓦峰山体上艰苦攀登的时候,会不会遇到地震的灾难呢! 这就很难说了,但是应当考虑到地震的因素,特别是由于地震而触发陡坡上的雪崩的可能。
 
 
(作者简介:杨逸畴,江苏省武进县人,地理地貌学家、科学探险家。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杨逸畴先后二十余次上青藏高原,八次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五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进行科学考察探险,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主要论证和发现者。)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