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正英院士:水环境退化是中国水利最大危机

  “水利工作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从以开发水资源为重点转变为以管理水资源为重点,进入一个加强水资源管理、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的新时期。”日前,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在中国水科院作题为《转变发展方式——中国水利的战略选择》的报告时作出上述表示。她认为,当前中国水利面临的真正危机是水质污染和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水环境退化。今后,必须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保护和防治水环境退化为目标,从传统的以供水管理为主转向以需水管理为基础,将水利工作提升到新水平。
 
  此前,钱正英在《从供水管理到需水管理》一文(见本报2月23日A1版)中已就这一观点作了一定的表述。在当天的报告中,她又作了进一步补充。
 
  她指出,一般认为,中国水利面临的问题是:水多、水少、水脏。而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水利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水多和水少,而是水质污染和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水环境退化的趋势。
 
  水多,指的是洪水问题。钱正英认为,应当实行战略转变,从以建设防洪工程体系为主的战略转到:在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建成全面的防洪减灾工作体系,在遭遇特大洪水时,有计划地开放蓄洪和行洪区,达到人与洪水协调共处。钱正英指出,当前要防止的是:误以为防洪就是无限制地修建和加高堤防,盲目地进行防洪建设。如在一些山丘区的中小河流,盲目开发行洪河滩,修建堤防,进行城市建设;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沿岸城区,盲目加高堤防。这些都将缩小河流必需的行洪断面,河流洪水位将随着堤防的延长和加高而不断抬高,反而增加决堤的风险和灾害。在当前扩大内需而进行的水利建设中,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对于水少的问题,钱正英认为,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在世界上属于中等水平,是可以支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提高用水的效率和效益。
 
  我国水环境退化的主要表现为:不少地方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下降、河湖干涸、湿地消失。如果不及时扭转,将威胁到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利界对此虽已开始重视并采取措施,但还没有达到高度的共识和重视。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钱正英提出以下建议:整个水利工作都应贯彻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精神,将水资源投资的重点转向节水、防污和环保。对各地的水利投资,要改变“中央投资用于开源,地方投资用于节水”的做法。
 
  此外,还应积极、有步骤地推行水价改革。西方国家把推行水价改革作为加强需水管理的首要措施;在中国,实践证明,推行水价改革也是促进节水的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措施。当前,许多城市的自来水管网漏损水量达到15%甚至20%以上,污水处理厂绝大部分不能正常运行,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浪费严重,主要原因就是水价太低。
 
(来源:科学网 2009-03-16)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