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 倡导绿色新政

 10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发布2009年《气候变化绿皮书》。绿皮书认为,选择“绿色新政”和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绿色经济有助于中国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促内需、重民生和节能减排”的多重目标。

2009年《气候变化绿皮书》的发布,是继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宣布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主张”和行动计划后,中国为今年年底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注入的又一积极推动力。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气候变化绿皮书》的发布,有助于国际社会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深切关注,有助于更好地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实质性成果。

全球“绿色新政”概念,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8年10月推出的,其目的是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通过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长。这既是应对和化解当前危机的必要举措,也将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说:“哥本哈根大会召开前,中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中国打出了一套现实的‘组合拳’,表明政府就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有了较为成熟的想法。”

2007年6月中国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是中国第一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的第一份国家方案。本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今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这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首次专门就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重大问题作出决议。

决议提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并要求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今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他特别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齐晔指出,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一项实质性的改变,“过去,中国视气候变化为全球问题;现在,它已成为国内发展重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10月21日上午,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关于气候变化问题,胡锦涛表示,将于今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次重要会议。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基础上,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巴厘路线图”确定的正确轨道,凝聚各方共识,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符合包括中美在内的有关各方共同利益。

   同样是在21日,中国和印度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联合研讨会。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与印度环境和林业国务部长拉梅什签署了《中国政府和印度政府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协定》。

根据这个协定,中印两国将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伙伴关系,加强在减缓、适应和能力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并且建立中印气候变化工作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2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这个协定的签署对于中印双方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来源:网易探索 2009-10-23)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