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个谣言连科学家都会信,不知你有没有上过当?

  有些错误观念生命力异常顽强。

  

   

  

  1997年,韩国西南部的医生开始为民众提供甲状腺癌的早期超声波筛查。有关这项计划的新闻迅速扩散开来,不久之后,当地的其他医生也开始提供这种服务。最后,在韩国政府的癌症筛查倡议下,这种筛查服务在韩国全国普及开来。数十万韩国民众接受了甲状腺癌筛查检测,每次检测大约会花费30到50美元。

 
        韩国全国的甲状腺癌检出率因此剧烈攀升,从1999年的每十万人五例跃升至2011年的每十万人七十例。这些被检出患有甲状腺癌的人,有三分之二选择将甲状腺切除并终身服药。实际上,这两种疗法都有风险。
 
        人们或许曾希望这个昂贵且涉及面甚广的公共卫生项目能够拯救生命,但甲状腺癌筛查却没能做到这点。甲状腺癌目前成为了韩国最常被检出的癌症,但是它的致死率并未发生变化,依旧保持在每十万人一例的水平。即使一些韩国医生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并于2014年呼吁废止甲状腺癌筛查,但是韩国甲状腺联合会(Korean Thyroid Association,一个由内分泌专家和甲状腺外科医生组成的行业组织)依旧认为,接受这项癌症筛查和随后的治疗是国民的基本人权。
 
        韩国,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人坚信,任何癌症的早期检出都能挽救生命。
 
        人们对于癌症筛查的盲目追崇凸显了一个事实:即便在科学证据已经将某些观念证伪的情况下,人们(包括科学家自己)依然会顽固地坚持这些与人体生理和行为有关的想法。“科学家认为自己十分客观,不会轻易相信民间传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Kavli大脑与思维研究所(Kavli Institute for Brain and Mind)负责人Nicholas Spitzer表示。但实际上怎么样呢?事实上,科学家也迷信。
 
        这些谣言常常发源于一个事实(例如癌症的早期筛查的确能拯救一些癌症患者),并且会因为人类的欲望和焦虑(比如怕死的心态)愈演愈烈。但是,这些谣言有时会对人造成伤害,比如会迫使人们追捧不必要的疗法,或是花冤枉钱在不可靠的产品上。这些谣言也会让研究误入歧途,或者扼杀本来大有前途的研究,让科学家分心,或者让研究经费过于集中在一些领域。想破除这些谣言,并非易事。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神经科学与教育学学者Paul Howard-Jones认为,科学家应该努力辟谣,他们也有防止新谣言产生的义务。“我们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才能理解这些谣言最初是如何产生的,明白为什么它们会这么流行和顽固。”
 
        一些危险的谣言十分吸引媒体,比如 “疫苗会导致自闭症”、“艾滋病毒不会导致艾滋病”等等。但与此同时,还有许多将我们的环绕的谣言会危害人类、吞噬财富、把科学的水搅浑,或者让科学家心烦意乱。在此,《自然》(Nature)杂志回顾了五条“不死”的科学谣言,探索了它们的源头以及造成的影响。
 

 

谣言1:癌症筛查对任何潜在的癌症患者都有好处
         对具有些癌症风险(如肺癌、子宫颈癌以及结肠癌)的特定人群来说,定期的癌症筛查可能是有益的。但并非所有的癌症筛查都同样有好处。然而,一些患者和临床医师还是在激烈地维护那些无益的癌症筛查。
 
        人们对“癌症早期筛查能够救命”的信仰始于20世纪早期。那时的医生意识到,如果在症状出现前就鉴定出肿瘤并进行治疗的话,会取得最好的预后。但此后的逻辑变跳跃了:人们开始认为,肿瘤发现得越早,患者存活的几率就越高。“我们还是母亲的膝下顽童时,大人就告诉我们:对付癌症最好的方式就是早发现、早切除。”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首席医疗官Otis Brawley表示。
 
        但是,针对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大型随机试验的证据表明,早期筛查的效果并不如宣传中那样好。比如,一项对涉及341 342名受试者的5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科克伦评论(Cochrane review)发现,癌症筛查并不能显著降低前列腺癌的死亡率(1)。
 
        “人们似乎在臆想,只要能‘提前’筛查出癌症,就是件好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Anthony Miller表示。Miller是加拿大全国乳腺筛查研究(Canadian National Breast Screening Study)的带头人,这是一项长达25年、对89 835名年龄在40至59岁间的中年女性进行的研究(2)。这项研究发现,每年进行的乳房X线照片并不会减少乳腺癌的致死率。这是因为,不管是否被筛查出来并进行治疗,一些肿瘤最终还是会导致死亡。同时,侵入性的早期筛查有许多负面效果。许多癌症的发展十分缓慢,本身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许多人因为筛查接受了原本不必要的甲状腺、乳腺以及前列腺切除手术。在群体水平上,早期筛查的好处(治病救人)并不能抵消它带来的风险(死亡或者不必要的治疗对生活带来的困扰)。
 
        话虽如此,那些被检测出早期癌症并且进行了切除手术的人还是感到自己得救了,这些个人体验会助长谣言的态势。癌症学家也会定期地争论,哪一年龄段的患者、具有其他哪些风险因素的人会因为有规律的筛查而获得益。
 
        Brawley表示,过于关注目前的筛查测试会损害癌症研究。“在乳腺癌领域,我们花了许多时间讨论到底该在40岁还是50岁开始癌症筛查,却忽略了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筛查测试的事实。”比如,我们需要一种能够检测出正在快速发展而非缓慢发展的肿瘤的测试。斯坦福预防研究中心(Stanford Prevention Research Center)的流行病学家John Ioannidis表示,现有的诊断技术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才能证明它们真的能够救命。今年,Ioannidis报告称,针对19大主要疾病的筛查测试中,只有非常有限的一部分够减少死亡率。
 
        转变人们的行为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达特茅斯健康政策和临床实践研究所(Dartmouth Institute for Health Policy and Clinical Practice)的Gilbert Welch表示,许多人宁可每年做一次快速筛查,也不听医生给出的“健康饮食、多运动”的劝告。“癌症筛查对医生和病人来说已变成一种保健方式,但实际,他们患上癌症的风险并没有发生丝毫变化。”
 
谣言2:抗氧化剂是好的,自由基是坏的
        1945年12月,化学家Denham Harman的妻子建议他阅读一篇发表在《女性家庭期刊》(Ladies' Home Journal)上的叫做《明天你会变得更年轻》(“Tomorrow You May Be Younger”)的文章。这篇文章燃起了Harman对衰老研究的兴趣。几年后,作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副研究员的Harman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他提出,衰老是由自由基造成的。自由基是新陈代谢的副产物,是活性分子,能导致细胞损伤。
 
        科学家开始支持这种衰老的自由基理论,以及这个理论的推论:抗氧化剂(能够中和自由基的分子)对人体健康有益。20世纪90年代,许多人都在服用抗氧化剂保健品,如维他命C和β胡萝卜素。这是“少数几个被大众所接受的科学理论(重力、相对论以及自由基导致衰老)之一。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服用抗氧化剂。”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生物学家Siegfried Hekimi表示。
 
        但在21世纪的头几年,那些想要证明这个理论的科学家却得到了令他们困惑的实验结果:经过基因改造、能够产生过量自由基的大鼠的寿命与一般大鼠没有差别(4);而那些经过基因改造、能够产生过量抗氧化剂的大鼠寿命也并不比一般大鼠长(5)。一大波阴性数据就此来袭,而这些数据一开始很难发表。自由基理论“就像一种我们拼命想杀死的生物。我们一直向它开枪,但是它就是死不了。”伦敦大学学院的David Gems表示。他自2003年起就开始发表自己的阴性数据(6)。那时候,一个对人类受试者进行的研究发现,抗氧化剂保健品会抑制运动产生的促健康效应(7),而另一项研究则发现,抗氧化剂保健品和更高的死亡率有关。
 
        但是,这些研究结果并没有阻挡全球抗氧化剂市场的扩张。从食品饮料到家畜饲料添加剂,这个市场颇为庞大。据估计,该市场的估值将从2013年的21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31亿美元。“这就像一场嘈杂的狂欢。”Gems表示,“氧化和衰老之间存在联系的观念一直在人的头脑中挥之不去,这是因为人们能从中赚钱。”
 
        现在,大多数衰老领域的研究人员都认为,自由基确实能够引起细胞损伤,但是这似乎是人体应对压力的一种正常反应。然而,这个命题最终还是浪费了许多时间和资源。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代谢研究员Michael Ristow表示,这一观念也阻止了一些表明自由基有益健康的研究的发表。“大量反对‘自由基导致衰老’的证据被束之高阁,人们无法将它们发表出来,”他表示,“这仍然是个大问题。”
 
        也有研究人员在质疑这背后的那个更宏观的假设,即任何分子损伤都会导致衰老。“自由基导致衰老的理论会不会消停,还是个未知数。”Gems表示。他认为,问题在于“人们不知道(没了这个理论后)应该怎么办。”
 

 

谣言3:人类的大脑特别大
         拥有超凡认知能力的人类大脑,常被认为是大脑演化到极致的表现。这种观点的支配性地位,来源于人类大脑相对于身体的巨大体积,以及它所包含的神经元和起给养作用的胶质细胞的密度。
 
        然而,以上的观点全都是错的。“我们选择性地挑选对人类有利的证据,把我们置于万物的顶点。”埃默里大学的神经科学家Lori Marino表示。人类大脑的体积是同等体型的动物的七倍。但是大鼠和海豚大脑和身体的比例与人类类似,一些鸟的大脑与身体的比例甚至更高。
 
        “人脑也服从比例规则。我们有一个按比例扩增了的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生物人类学家Chet Sherwood表示。对于人类大脑所含神经元数量的计算也是夸大的:科学报告、综述和教科书常说人脑有有1千亿个神经元,但更加精确的计算表明,这个数更字接近860亿。这听上去像是个四舍五入的问题,但是140亿神经元差不多等于两个猕猴的大脑了。
 
        人类的大脑还在其他方面与其他灵长类的不同:智人演化出较大的大脑皮层——涉及思维和语言的脑结构——并在大脑其他部分产生了独特的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Sherwood谈道,这个谣言——我们的大脑因为含有数量惊人的神经元所以独特——对神经科学非常不利,因为研究者可能因此忽视对不同物种的大脑间其他差别的研究。他指的是能量代谢、脑细胞发育速率和神经细胞的远程连接。“人类大脑在其他地方也有许多个体间的差别,它们都与神经元总量相对无关。”他说。
 
        这个领域已经开始探索这些课题。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人类连接组计划(Human Connectome Project),瑞士联邦技术研究所的蓝脑计划(Blue Brain Project)正在通过神经元的连接方式,而非大脑的尺寸来研究脑功能。
 
谣言4:当一个人用他(她)喜欢的风格学习时,会学得更好
         一些人将人类的其他奇异特质,归因于他们那大得不是那么夸张的大脑。这其中一个谣言就是:当用一个人用她(她)喜欢的学习风格学习时,他(她)学得更好。比如一个喜欢通过对话学习的人,在接受口头指导的情况下学得最好;而一个喜欢通过视觉来学习的人,用图表和图像学得最有效。
 
        这个谣言的核心包含两条真理:许多人对于如何接受信息存在特定的偏好,以及有证据表明,当教师用多种感官模式来呈现信息时,他们的教育成果最好。如果碰巧学生有学习的欲望,而且想被特殊看待,那么谣言产生的条件就成熟了。
 
        Howard-Jones表示,“学习风格有成为谣言的所有必要条件:以一条事实作为基础,加上个体情绪化的偏向性,以及妄想。”但是,这就像糖果、成人电影以及电视一样,“你喜欢的东西不一定对你有好处,或者压根不适合你。”荷兰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 of the Netherlands)的教育心理学家Paul Kirschner表示。
 
        2008年,4个认知神经科学家对学习风格研究的科学证据进行了总结。他们发现只有少量的研究严格地证明了这个理论,而大多数这些研究发现学习风格对学习并没有什么好处。“教育领域内学习风格法的风靡与其证据和效用的缺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我看来,这令人震惊和不安。”一篇研究的作者这么写道(9)。
 
        但是,这一切并未阻止一个盈利产业不断地炮制出大约71种所谓的学习风格书籍和测试。科学家也助长了这个谣言的气焰,在过去5年中他们在超过360篇论文中引用了学习风格的理论。“有一群科学家仍然坚守这个理论,特别是那些研发出问卷和量表来给人群分类的那些人。他们有非常强大的既得利益。”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教育心理学家Richard Mayer如是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教育技巧方面的研究开始显示出,的确有一些干预法能够改善学习,包括让学生为自己总结并解释概念。除了那些有学习障碍的人以外,大多数人似乎都在有文字和图形结合,而不是两者单独出现时学得最好。
 
        但是,有关学习风格的谣言,让这些有证据支持的学习理念难以进入课堂。当Howard-Jones号召教师们看清学习风格的谣言时,他们一般不喜欢他的建议。“他们看上去幻灭了。教师们将希望、时间和精力倾注在了这些理论上,”他说,“幻灭之后,他们对‘科学能支持学习和教育’的观念失去了兴趣。”
 
谣言5:人口正在呈指数级增长(我们完了)
         Reverend Thomas Malthus在1798年提出的人口过剩理论,是这场恐慌的根源。Malthus预计,不受约束的、呈指数级人口增长将导致饥荒和贫穷。
 
        洛克菲勒大学的人口研究员Joel Cohen表示,人口从未、现在也没有出现过指数级增长,以后也不太可能。世界人口目前的增速是1965年前的一半。现在地球上预计有73亿人,到2050年估计会增长到97亿。然而,人们总是相信人口增长率总有一天会导致世界末日。比如,著名的物理学家Albert Bartlett从1969年起就开始就人口指数增长及其恶果进行了超过1 742次演讲。
 
        世界上的人有足够的食物。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估计,全球粮食产量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率。世界上的谷物能够为100到120亿的人口提供足够的卡路里。然而,饥荒和营养不良依然是全球问题。Cohen表示,这是因为大约55%的作物被用于喂养牲口、制造燃料或者其他材料,或者直接被浪费了。剩下的作物并没有被平均分配,富人有许多,但是穷人只有一点点。同样地,从全球范围来看,水资源并不缺乏,但是12亿人还是生活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
 
        “人口过剩并不是人口增长率过快的问题,而是贫穷的问题。”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一个美国右翼智库)的人口统计学家Nicholas Eberstadt表示。他认为,社会科学家和生物学家各说各话,他们既不关注为什么贫穷没有被根除,也不去思考如何能够持续供养不断增长的人口,只是不断地在就人口过剩的定义和原因进行辩论。
 
        Cohen补充道,“即使那些知道真相的人,也把人口过剩当成一个借口,让人对现实问题视而不见”,他直指对富人有利的经济系统。
 
        与其他接受采访的人一样,Cohen对于击破人口过剩以及其他无处不在的谣言信心不足。但是他认为,我们值得付出努力,阻止未来的谣言产生。许多谣言来自于某研究人员对他人的狭隘研究结论的过度引申,比如自由基。这个过度的引申会诱发无法根除的谣言。Spitzer表示,想要避免这些谣言,“我们就要确保推论是有事实根据的,不要进行没有数据基础的推论。”Howard-Jones认为,除此以外,还要关注科学界与大众之间的沟通。科学家需要更有效地传递观点,避免给出进行简单粗暴的信息。
 
其他谣言
         《自然》对医生和科学家进行了调查,让他们报告那些最让人懊恼的医学谣言。以下举了几个例子:
 
接种疫苗会导致自闭症
        虽然接种疫苗存在一定风险,但是它与神经系统紊乱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多次证伪了。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等感冒药的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很明晰
        虽然扑热息痛是常用药,但它,以及其他一些常用药物的作用原理依然不明朗。
 
大脑与免疫系统互相隔离
        最近科学家发现,大脑有自己的免疫细胞,以及一个与身体免疫系统相连的淋巴系统。

 

顺势疗法有用
        顺势疗法没有用。
 
        谣言一旦成型就无法消亡了。心理学研究发现,试图击破谣言的企图只会让谣言愈演愈烈。在一个实验中,支持疫苗接种的信息让家长更不希望给孩子接种疫苗。在另一个实验中,纠正政治家的误导人的主张反而增加了那些支持者的错误信念。“谣言是无法根除的。”Kirschner表示,“你越想要反对它们,它们就会变得更加顽固。”(作者:Megan Scudellari 编译:徐寒易)
 
参考文献
1.Ilic, D., Neuberger, M. M., Djulbegovic, M. & Dahm, P.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1, CD004720 (2013).
2.Miller, A. B. et al. Br. Med. J. 348, g366 (2014).
3.Saquib, N., Saquib, J. & Ioannidis, J. P. A. Int. J. Epidemiol. 44, 264–277 (2015).
4.Doonan, R. et al. Genes Dev. 22, 3236–3241 (2008).
5.Pérez, V. I. et al. Aging Cell 8, 73–75 (2009).
6.Keaney, M. & Gems, D. Free Radic. Biol. Med. 34, 277–282 (2003).
7.Ristow, M.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6, 8665–8670 (2009).
8.Bjelakovic, G., Nikolova, D. & Gluud, C. J. Am. Med. Assoc. 310, 1178–1179 (2013).
9.Pashler, H., McDaniel, M., Rohrer, D. & Bjork, R. Psychol. Sci. Public Interest 9, 105–119(2008).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