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中、低纬度山岳冰川最发达的国家。在中国西部的许多高山和青藏高原,发育有千万条冰川,是内陆干旱区的重要水资源,也是亚洲诸大河的发源地。
冰川是气候的产物。相当数量的降雪与严寒的低气温是冰川发育的主要因素,山岭的高低、位置、规模和地形直接或间接影响冰川的分布、形态和其他特征。中国西部有一系列高大山脉,有数百座海拔超过6 000米以上的高峰,高大的海拔和山势所提供的高山雪线以上的广大高山面积是冰川发育的基本条件。中国西北的冰川就温度条件而言类似亚极地冰川。
中国冰川分布在祁连山、天山、昆仑山(中国最大的冰川区)、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阿尔泰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帕米尔、横断山以及羌塘高原等12个山区。规模较大的冰川区多分布在青藏高原边缘山地,如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喀喇昆仑山和天山。高原内部山地的冰川规模较小,多以突出高峰或山顶夷平面为中心形成孤立的冰川群。
中国的冰川都是山岳冰川,包括有:①悬冰川,是中国冰川数量最多的一类;②冰斗冰川;③山谷冰川;④平顶冰川。此外,还有许多过渡类型的冰川,如冰斗山谷冰川等。
中国的冰川可分为大陆性冰川与海洋性冰川两大类。前者是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冰川,数量多,分布广,约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主要特点是积累量与消融量少,气温低,雪线位置高;后者是在季风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冰川,又称季风海洋性冰川,在中国限于西藏东南部山地和横断山区,面积不足中国冰川的20%,其特点是积累与消融较多,雪线位置较低,气温较高。中国大部分冰川活动层的温度相当低,最低值多出现在4~8米深处,最低温介于―12.8~―3.5℃,后者已接近极地冰川的温度。
中国冰川积累主要靠暖季(5~9月)的频繁降水,暖季也是年内冰川消融最强的季节;大陆性冰川积累、消融和物质平衡都是低水平的,大部分积累区年积累量介于300~600毫米左右,西藏东南部海洋性冰川可达2 500毫米。冰川消融主要靠太阳辐射(80%),次为冰面与空气下垫面间的乱流交换热。
全新世以来,随全球性气候波动,冰川具有多世纪和世纪内的变化。中国冰川目前多数处于后退状态中。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