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昆仑山脉是世界山岳冰川最发达的高大山脉,中亚著名山脉之一。突厥语为“黑色岩山”之意。位于中国、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的边境上。海拔5 570米的喀喇昆仑山口为印度与中国新疆之间的传统商道;位于中国与巴基斯坦实际控制之间的边界线上的明铁盖山口也是著名岭道之一,为古丝绸之路所经。包括它的东延部分(西藏高原的羌臣摩山和潘顿山)在内的喀喇昆仑山,宽度约为240千米,长度为800千米。平均海拔超过5 500米。拥有8 000米以上高峰4座,如世界第2高峰乔戈里峰(又称K2 或戈德温· 奥斯汀峰或达普桑峰,8 611米)、加舒尔布鲁木第一峰(8 068米)、布洛阿特峰(8 047米)和加舒尔布鲁木第二峰(8 034米);7 500米以上高峰15座。
喀喇昆仑山脉主山脊称“大喀喇昆仑山”,各段分别以大冰川命名,分为7个“慕士塔格山”(冰山之意),自西向东分别为:巴托拉慕士塔格山、喜斯帕尔慕士塔格山、帕马赫慕士塔格山、巴尔托洛慕士塔格山、厦呈慕士塔格山、吕莫慕士塔格山和萨色慕士塔格山。主山脊两侧的山地称“小喀喇昆仑山”。北侧为卢普卡尔山和盖杰拉甫山;南侧为拉卡波希山、哈拉莫什山、马雪布鲁姆山和萨尔托罗山。山峰崎岖、山坡陡峻,悬崖和岩屑锥广泛发育。
山岳冰川发达,世界中、低纬度山地冰川长度超过50千米的共有8条,其中喀喇昆仑山占6条。它们是:厦呈冰川、巴尔托洛冰川、彼亚福冰川、巴托拉冰川、喜士帕尔冰川和却哥隆玛冰川。山脉的冰川总面积达1.86万平方千米,长度超过10千米的冰川约为102条。中国境内的音苏盖提冰川位于喀喇昆仑山主山脊北侧,长41.5千米,面积330平方千米,为中国已知最长的冰川。雪线分布西低东高,南低北高。最高雪线位于山脉东北部(5 600~5 700米),最低雪线出现于西南部(4 600~4 700米)。东、西段间主山脊两侧的雪线高度自西向东有逐渐增大趋势。冰舌末端高度亦呈自西向东增大的特点:北坡自海拔2 500米上升到4 800米;南坡则从2 400米升高到4 400米。喀喇昆仑山冰川的大部分融水流入印度河的支流,自东至西为:努布拉河、协约克河、希加尔河、洪扎河和吉尔吉特河;东北部冰雪融水则补给叶尔羌河,向北流入中国,消失在新疆境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喀喇昆仑山主山脊的东、西段已为后期冰雪融水道所切穿,主分水岭北移:东段已移至主山脊以北40多千米处;西段移至主山脊以北100多千米处。
喀喇昆仑山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冬春受西风环流影响降水丰富,夏季亦有一定数量的降水,形成降水的两个明显峰值,以冬春为主。在正常年份,喀喇昆仑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范围较小,但西南季风强大年份常带来暴雨性降水,造成洪水与泥石流灾害。年最热月0℃等温线约在海拔5 600米处。年0℃等温线约与4 200米等高线相一致,广大山区终年低温。喀喇昆仑山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温度变化巨大,并常有强风。
谷地中以中亚植物区系占优势,而较多的欧洲植被类型则见于海拔较高处。大多数种、属分布在海拔3 500~4 000米的温带。植物的垂直分带仅限于北坡和西坡,由谷底向上依次为干旱半干旱草原、阿蒂米西亚森林草原、湿润温带针叶林、亚高山桦属和梣属灌丛及高山植被。植被带的界限,向北随干燥度的不断增加而升高,致使中间森林带范围渐小而终于消失。在较温湿的南坡,从谷地到海拔约3 000米处,有松林、喜马垃雅山杉生长、邻近河流处可见柳和白杨。由此往上,为高山草原。喀喇昆仑山的动物包括雪豹、野牦牛和西藏羚羊。在南坡山麓地带有野驴、短耳兔和土拨鼠。鸟类有砂松鸡、西藏雷鸟、鹧鸪、朱鹭、白鸽及红花鸡等。
喀喇昆仑山的冰川,与当地人民的经济活动关系至为密切。跃动冰川的快速前进,冰融水道的变迁,冰川阻塞湖的溃决及冰川泥石流暴发,都对山区农业、牧业、交通运输产生巨大影响。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