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山脉

横断山脉是世界年轻山系之一。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唯一兼有太平洋和印度洋水系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通常为川、滇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南北向山脉的总称。因“横断”东西间交通,故名。其范围界限有“广义”和“狭义”之说,按“广义”说,介于北纬22°32°05,东经97°103°,即东起邛崃山,西抵伯舒拉岭,北界位于昌都、甘孜至马尔康一线,南界抵达中缅边境的山区,面积60余万平方千米。境内山川南北纵贯,东西骈列,自东而西有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金沙江、芒康山(宁静山)、澜沧江、怒山、怒江和高黎贡山等。

 

横断山脉岭谷高差悬殊。邛崃山岭脊海拔3 000以上,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 250,其东南坡相对高差达5 000余米。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 556,为横断山脉最高峰。其东坡从大渡河谷底到山顶水平距离仅29千米,而相对高差竟达6 400之巨。沙鲁里山海拔一般在5500以上,北部的高峰雀儿山海拔6 168。其西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即所谓三江),相距最近处在北纬27°30附近,直线距离仅76千米。三江江面狭窄,两岸陡峻,属典型的“V”字型深切峡谷,金沙江石鼓附近的虎跳峡为世界著名峡谷之一。

 

横断山脉山间盆地、湖泊众多,古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广布,现代冰川作用发育,重力地貌作用,如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屡见。同时,地震频繁,是中国主要地震带之一,著名的鲜水河、安宁河和小江等地震带都分布于本区。

 

横断山脉气候上受高空西风环流、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干夏雨,干湿季非常明显,一般5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湿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以上,不少地区超过90%,且主要集中于678三个月;从10月中旬至翌年5月中旬为干季,降雨少,空气干燥。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植被和土壤依气候、地势而变,从东南到西北,依次有边缘热带季风雨林一红壤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红壤黄壤带;暖温带、温带针阔叶林一褐色土、棕壤带;寒温带亚高山森林草甸一暗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带。

 

横断山脉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其中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成矿带以有色金属为主的各种矿藏多达百种以上;在雅砻江和金沙江交汇处一带的成矿带富含钒钛磁铁矿,如攀枝花地区是中国铁矿储量很大的地区之一,同时又是中国生产钒钛金属和其他有色金属及稀有金属的重要基地。横断山脉是中国主要水能资源分布区。如金沙江以枯水位计算,干流落差达3 000余米,包括支流在内,水能蕴藏量近1亿千瓦。   

 

区内条件对动植物的生存发展极为有利。植被具有古北植物区系、中亚区系、喜马拉雅区系和印度马来亚区系多种成份。多古植物的孑遗种属,如乔杉、铁杉、连香树、水青树、珙桐等,特别是第三纪的古老植物种类如云杉属和冷杉属种类占全国一半以上。森林资源富饶而广布,是中国第2大林区——西南林区的主体部分。森林种类极为复杂。经济林木和果木丰富。盛产贝母、冬虫夏草、天麻、大黄、三七、麻黄等各种中药材。花卉种类更为繁多,尤以多种杜鹃花、报春花和山茶花为著。动物兼具东洋界西南区、古北界青藏高原区和北方华北区等多种成分,兽类、鸟类和鱼类约占全国总数一半以上;珍贵稀有动物属国家保护的有大熊猫、金丝猴、黑金丝猴、白唇鹿、牛羚、野牛、野象、长臂猿、小熊猫、班羚、林麝、豹、云豹、马麝、水鹿、藏雪鸡、绿尾红雉、血雉等。

 

横断山脉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除汉族外,有藏、彝、纳西、怒、傈僳、独龙、普米、白、布依等20多个民族,多数地区人口密度低,目前区内工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横断山脉是中国目前发现古猿化石地区之一,禄丰古猿化石和元谋猿人化石的发现,证明横断山脉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