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岛

    台湾岛是中国最大海岛,为东亚大陆棚边缘上的大陆岛。距大陆最近处距离仅约130~140千米。全岛周长约为l 139.25千米。面积3.578万平方千米,此外有海埔新生地38.85平方千米及属岛74.80平方千米。海岸线共长1 239.58千米。岛形南北狭长,长约394千米。岛中部东西最宽,约144千米。
 
    台湾岛全岛海拔百米以下的平原低地约占30%,余为山地和丘陵。超过3 000米的高山,不下百余座,故台湾岛亦被称为“高山岛”。
 
    台湾山地的脊梁山脉为中央山脉。全长约320千米。其西北的雪山山脉长约180千米,与西南玉山山脉相接;西为阿里山脉,其北段亦称加里山脉。中央山脉高峰丛集区,北起南湖大山(3 740米),南迄北大武山(3 090米),其间相去不下200千米,超过3 000米和3 500米以上的著名山峰簇聚,其中秀姑峦山3 833米,马博拉斯山3 805米。玉山主峰海拔3 997米,为台湾最高峰,亦为中国东部最高峰。
 
    海岸大部分皆甚平直。北部自富贵角以东,南至三貂角,长约120千米,岩石裸露,岬角岐出,但除基隆港外,天然港湾规模狭小。东部海岸除苏澳湾外虽岸外水深,但因断崖逼岸,腹地多山,不利建港。
 
    主要平原80%以上集中于西部。若依中央山脉全线为界,以东主要平原仅有东台纵谷狭长地带(包括花莲平原和台东平原)。其间有花莲、秀姑峦和卑南三溪流域的冲积扇群相交错。北部多丘陵。西部则有新竹平原、海岸平原、彰化平原、台中盆地、浊水溪大冲积扇、嘉南平原、高雄平原、屏东平原、恒春平原。平原面积约4 500平方千米。
 
    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的过渡区,每年自10月至翌年3月为东北季风盛行期,5~9月为西南季风期,东北部与西南部气候有显著差异。南北平地各以台北、恒春为代表,年均温分别为22~23℃和24~25℃。至于最高月均温仅约30℃,最低月概在15℃以上。零下的绝对低温偶而出现于北部平原、台地。气温垂直变化大,山地年均温,阿里山的2 406米测站已低至为10℃左右,玉山的3 850米测站更低至4~5℃。后者极端低温可至-12℃。
 
    降水量东北部特高,基隆历年平均值超过3 000毫米;最高可达5 000毫米。最高记录为基隆东南方的火烧寮,历年平均超过6 000毫米,最大超过8 400毫米,宜兰亦可超过3 000毫米。台中、台南、高雄皆逾1700毫米,屏东高于2 000毫米。东北季风为冬半年主要雨源,年中受台风影响亦较强,致雨机会特多,基隆被称为“雨港”,雨日逾最多可达230多天。宜兰最多可逾220天。西南部的台南、高雄等雨日远少于宜兰和基隆。西南部平原区因秋冬少雨,常有较严重旱情。台湾岛及其近邻海域位于太平洋台风夏秋间频繁出没地带,台风年均不下3~4次,其中尤以横越恒春半岛和北部最多,受影响亦最大。
 
    台湾岛上溪河长50千米以上的不过20条,其中西向入海者16条,东向入海者4条。大部分河川流路短,河床比降大,上游水势急湍,流量的丰枯之差甚大。长大河流有浊水溪,全长仅186千米,流域面积3 155平方千米;高屏溪长171千米,流域面积3 257平方千米;淡水河长158.7千米,流域面积2 726平方千米。此外,还有大甲溪、乌溪(大肚溪)、曾文溪以及东部的卑南溪、秀姑峦溪、花莲溪。淡水河是台湾唯一曾有航运之利的河道。台湾岛河流水力资源丰富,总蕴藏量约500多万千瓦,其中大甲、浊水二溪各可超过百万千瓦。
 
    台湾岛丘陵、台地和山麓地带多分布红壤。由于降水多,土壤受淋溶作用强烈,土质粘重,盐基已基本淋失,肥力不高。
 
    天然植物自海岸地带的红树林至高山寒温带性的森林无不具备。南部海拔500米以下地区热带雨林和季风雨林兼备,北部则以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全岛森林面积占全岛土地总面积的52%左右,其中亚热带和热带林共占森林面积约87%,温带林约11种,余为亚寒带或寒带林,见于3 000米以上高处。台湾岛植物种属繁多,现存高等植物180多科,4 000多种,其中重要森林植物即有800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树木约百余种,红桧、台湾扁柏、铁杉、冷杉、台湾云杉、峦大杉、台湾杉、肖楠等尤为著名。动物中原以水鹿分布最广,次为梅花鹿麂等,3 500米以下山林地区均有栖息。
 
    台湾岛四面临海,水产资源丰富,海洋渔业发达。水库的淡水鱼繁殖亦颇有发展。   矿产较重要的仅有煤、原油,天然气、金、铜、大理石、石灰石、自云石、海盐等9种。能源及金属矿物均不富集。煤多产于基隆至新竹一带。油气田分布苗栗丘陵区,产量甚微;天然气已知储量仅约275亿立方米。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