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的季节性利用

    草地的季节性利用即根据气候、草地植被、地形、水源和管理等条件的差异以及牧民对草地的利用习惯,按季节划分放牧草地,随着季节的更替,顺序地年复一年地轮流放牧。草地季节性利用是中国天然草地放牧利用的特点,各地区随自然经济条件与利用习惯的不同,可划分为四季放牧地、三季放牧地和两季放牧地。    
 
    四季放牧地  东北草原区和内蒙古草原区东部地区,草地面积宽裕,植被盖度、牧草产量也较高,冬季有积雪,水源丰富,常划分为四季放牧地。冬季放牧地通常利用缺水草地;春季放牧地靠近居民点;夏季放牧地集中在河流两岸;秋季放牧地选在沙窝子或盐碱地草质较优的地区。   
 
    三季放牧地  新疆、内蒙古等草原区均有三季放牧地的组合。新疆北疆的天山北坡、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界山等地为冬季放牧地、春秋放牧地和夏季放牧地三季轮换。冬季利用地势低,向阳避风的盆地、山间谷地、沙窝子等草地,随季节变暖,草地利用逐渐向山上转移;夏季利用凉爽的山地草地,之后随季节转冷,由高山向山麓逐渐转移;春秋利用夏季放牧地和冬季放牧地之间过渡区的草地。新疆南疆的天山南坡及山前平原区和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北部地区乃冬春一季,形成冬春、夏、秋三季放牧地。冬春利用距居民点近,避风向阳的沟谷、丘间低地或固定、半固定沙丘植物枝叶保存良好的草地;夏季利用水源充沛,且地势高燥、凉爽通风、植物生长旺盛的台地和岗地或牧草低矮而无蚁蝇的坡地;秋季利用离居民点较远,多汁、枯黄晚、结实丰富、牧草质量高的开旷平川和滩地草地。在甘肃和宁夏西北部还采用冬、春、夏秋或冬夏、春、秋两种组合形式。   
 
    两季放牧地  新疆南部的昆仑山与塔里木盆地、阿尔泰山,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草地划分为两季放牧地。最常见的是冬春、夏秋两季放牧地。冬春季放牧地常利用草高避风,靠近居民点的草地,如谷地、湖盆、沙窝子等,而夏秋季节则选择起伏的高山、丘陵、岗地和平原草地。           
 
 
    (摘编自《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