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资源(太阳辐射能、热量、降水量、风能等)的主要特点:
- 地带性强,南北差异大;
- 垂直变化明显;
- 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
- 雨热同季。
全国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资源因受纬度、海拔、天气状况的影响,各地分布差异大。高值中心在西藏高原的西南部,达到7 500~8 000兆焦耳/(米2·年)。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仅3 340~3 770兆焦耳/(米2·年)。全年平均值为5 199兆焦耳/(米2·年)。
中国幅员辽阔,热量带多,东部季风气候区内由北往南出现北温带、中温带、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中热带、南热带。南、北热量资源差异大。北部地区,≥10℃的积温为2 000~4 000℃,中部地区为4 000~6 000℃,南部地区为6 000~9 000℃。西部多高原山地,热量资源随高度变化大。青藏高原、云贵高原≥10℃的积温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华南地区少500~700℃。热量资源集中在温暖季节,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冬季为负值,长江流域≥10℃期间的积温约占全年积温的80%~90%。
中国降水受季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降水量的区域分布极不均衡。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西北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长江以南湿润地区为1 300~2 200毫米;台湾省的火烧寮高达6 500毫米以上。全国各地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为630毫米,比全球陆地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偏少21%,但长江流域以南年降水量远比同纬度大陆西岸多。中国降水量在年内各季分配也极不均衡,东部季风区内的大部分地区冬半年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0%,夏半年则约占80%。降水量年变率大,北部达20%~50%,南部地区可达10%~20%。
(摘编自《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