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反映一年中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以太阳历为基础,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从黄经0°起,每隔15°为一节,每月一个“中气”和一个“节气”,全年分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以后合称为节气,共二十四个节气。按天文、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季节赋予有特征意义的名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独特创造,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它以黄河流域的气候为背景,以自然季节现象与农业生产活动相结合为内容。
  •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气候适中;
  • 夏至、冬至分别表示暑夏、寒冬到来;
  •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 雨水表示降雨季节的开始;
  • 惊蛰是冬眠动物开始复苏,等待出土活动;
  • 清明表明天气开始转暖,草木新绿,景象清新;
  • 谷雨是降雨开始增多,有利于谷物生长;
  • 小满表示草木开始繁茂,夏熟谷物籽粒开始饱满;
  • 芒种是一年中农事繁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夏种;
  • 小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
  • 处暑表示炎热季节的结束;
  • 白露表示气温下降,湿度尚大,多露水;
  • 寒露表示地面辐射冷却快,凝结的露水温度低;
  • 霜降表示天气渐冷,开始结霜;
  • 小雪、大雪表示进入降雪季节;
  •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摘编自《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