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006年7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视频会上,宣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正式启动。这项工作,将耗时3年半时间。其调查范围覆盖除台湾省和港澳地区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的全部陆地国土。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一是土壤污染程度加剧;二是土壤污染危害巨大;三是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薄弱。由于对全国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和程度不清楚,导致防治措施缺乏针对性。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总体目标:全面、系统、准确掌握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查明重点地区土壤污染类型、程度和原因,评估土壤污染风险,确定土壤环境安全等级,筛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主要内容:
 
    一是开展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通过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开展基于土壤环境风险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
 
    二是开展全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调查与对比分析。在“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可对比的土壤样品,进行相同项目的测试分析,对比相关的监测结果,分析20年来我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同时,完善和充实全国土壤环境背景点样品库。
  
    三是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安全等级划分。把重污染企业周边、工业遗留或遗弃场地、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油田、采矿区、主要蔬菜基地、污灌区、大型交通干线两侧以及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区域作为调查重点,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采集土壤、农产品和地下水等样品进行系统测试分析,查明土壤污染的类型、范围、程度以及土壤重污染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分析污染成因。在此基础上开展污染土壤风险评估,确定土壤环境安全等级,建立污染土壤档案。
  
    四是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吸收和技术创新,筛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编制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指南;选择重金属污染类、农药类、石油类等典型污染场地,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的试点示范。
  
    五是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污染防治战略,提出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框架;完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络。
 
 
    (摘自中国环境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