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海南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与模式创新

 
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亮点凸显
 
促进海南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与模式创新
 
来源:《海南日报》2008-07-21
 
  本报海口7月20日讯 (记者侯小健)海南南省人民政府昨天组织省内外专家对《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进行了论证。《大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转变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为着眼点,在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与模式创新方面凸显诸多亮点。
 
  亮点一:统筹区域发展 优化产业用地布局
 
  “该大纲的一大亮点是从统筹区域、协调城乡发展的角度和优化管理的高度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安排区域土地利用,以此作为全省产业空间发展与布局的依据。”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如此评价。
  大纲技术承担单位负责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刘彦随介绍说,大纲着眼于培育区域发展带和增长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土地利用合理布局和重点开发,以强化土地利用空间战略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地区和城乡互动。大纲依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性和土地利用主导用途,提出了土地利用的空间战略,首次将全省划分为六大土地利用功能区,即北部城市综合产业发展用地区、东部城镇旅游综合发展用地区、南部旅游城镇综合发展用地区、西部工业城镇发展用地区、环岛台地农业综合发展用地区和中部生态保护用地区。
  参加论证的专家组认为,大纲通过统筹安排区域土地利用,优化产业用地布局,为统筹和协调海南省区域土地利用配置、强化土地利用主体功能、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亮点二:立足内涵挖潜 盘活存量用地
 
  “大纲确立了集约节约用地的理念,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刘彦随说。
  《大纲》的总体思路是:立足内涵挖潜,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出要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的盘活力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促使农村建设用地整合,统筹城乡用地配置。并通过土地复垦等措施,增加土地供给。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提升土地利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强调要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照项目带土地和土地利用带发展的原则,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优先考虑对经济发展有辐射带动项目用地,如油气及下游产业工程、新航天发射场、石英砂与玻璃制造工程、重要的交通、水利工程及大型旅游项目等,保障重大基础设施用地。
  专家组成员认为,规划大纲提出的集约节约用地的理念,对于促进海南土地利用管理方式转变与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意味着海南土地利用将由粗放向集约、由扩展向内涵式挖潜、由控制总量向优化结构转变。
 
  亮点三:“四个协调”保生态
 
  刘彦随认为,良好的生态是海南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而,规划大纲本着保护为先的原则,提出了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途径与措施。
  大纲提出,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构筑生态文明的土地利用格局。按海洋生态圈、海岸生态圈、沿海台地生态圈、中部山地生态区系统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实现土地开发与生态保护双赢。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四个协调”保护生态:一是协调中部山区民生经济与生态保护。强化土地的生态保护功能,建立区际生态补偿机制,解决百姓长远生计。限制工业用地,合理布局旅游用地,对生态敏感区进行封育;二是协调环岛台地、滨海平原区农地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打造绿色、优质、高效热带农业品牌,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有效防治面源污染;三是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保障城镇建设中的绿地比例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用地,促进城镇的健康发展;四是协调滨海旅游开发与沿海防护林建设。坚持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充分保障沿海防护林地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旅游项目开发。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