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5日至9月8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重大项目“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禹城试区现场集中研讨活动在禹城市顺利召开。来自中科院十余个研究所和高校的相关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集中研讨活动。到会的主要人员有重大项目总体组组长刘纪远研究员,项目禹城试区责任所领导成升魁书记,新疆试区课题负责人、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田长彦所长,项目禹城试区课题负责人、禹城站站长欧阳竹研究员,我所农业地理与农村发展研究室主任刘彦随研究员,遥感应用研究所吴炳方研究员、张增祥研究员,以及南京土壤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遗传与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山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相关课题负责人和科研人员,共计40余人。
“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项目是中科院党组在知识创新三期工程做出的重要部署,路甬祥院长高度重视,李家洋副院长亲自担任总指挥。有耕地监测、耕地质量、农业技术、农业政策四个主题、两个战略主题以及七个试区组成,单个项目投入经费1亿元,是目前为止中科院单个立项过亿元的唯一项目。其中,禹城试区是为项目实现“保面积”目标而做出的重要安排。
本次活动是在耕地监测主题专题组和禹城试区共同组织开展的集中培训和实地学习考察,旨在促进项目课题组之间的交流,集中解决试区存在的问题,以禹城为例开展集中研究和探讨,达到“可学习、可借鉴、可观摩”的目的。
本次现场集中研讨活动由项目总体组组长刘纪远研究员担任总指挥,禹城农业综合试验站承办,活动确立了 “专题研讨、统一方法、确立样板、传播技术”的十六字方针,其主要目标是按照项目总体组工作部署,围绕“保面积、提单产”的项目目标,从试区切入,进而上升到山东省乃至全国层面进行宏观分析,侧重分析国家耕地与产能动态、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耕地后备资源潜力,提出耕地占补平衡的操作模式和实现途径,探讨土地整理潜力评估与土地流转机制,提出试区乃至区域确保耕地红线模式、技术体系与政策措施,并探讨保护性耕作与持续农业技术集成和示范。
项目组组长刘纪远研究员作了两个重要报告,对整个项目的宏观背景和布局设计进行了介绍,并对禹城乃至山东省耕地保育研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使各课题与会人员能够全面的了解和把握项目的总体目标和科学内涵,与会代表深受启发。欧阳竹研究员代表禹城试区介绍了现场集中研讨活动的总体思路,详细介绍了“山东禹城耕地占补平衡调控机制与高产农田保育试点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案。
会议经过两天半的报告和集中研讨,达到了预期目的。于9月7日进行了东营市后备资源耕地和土地开发整理考察。东营考察专家组一行受到了东营市国土资源局的热情接待,专家组同东营市国土资源局、农业局等相关部门领导进行了座谈,国土资源局安守河局长做了有关东营市后备耕地资源和土地开发整理情况的报告。座谈会上,大家就盐碱地治理、新生耕地快速熟化等一系列当地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并确立了中科院各有关研究所切入东营耕地保育工作的初步意向。随后,专家组考察了东营市两个典型的土地开发整理国家项目,听取了项目管理部门对于项目实施情况的介绍。
本次活动历时四天,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讨,进一步深化和明确了禹城试区以及耕地监测课题的目标。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禹城试区现场集中研讨与交流目标明确、讲求实效,基本达到了“可学习、可借鉴、可观摩”的预期目的,为项目其它试区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整个会议报告气氛热烈、精彩全面、务实高效,为众多一线年青科研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本次会议得到了禹城市各部门、东营市国土局等地方部门的大力支持,禹城站为会议提供了周到的后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