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刘卫东:引领包容性全球化新时代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卫东 发布时间:2016-12-27
2016年,在深度变化的国际形势下,越来越多人认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机制改革的一个新平台,将引领包容性全球化新时代。
或许这将成为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以及其他一系列折射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崛起的大事件,都预示着新自由主义全球扩张日益走向终点。过去30多年,新自由主义全球扩张导致严峻社会矛盾。这与其内在矛盾是分不开的——资本可以跨越国界流动,而劳动力却不能,因此结果必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根据慈善机构乐施会的研究,2016年占全球总人数1%的富人群体所拥有的财富将超过其余99%全球人口财富的总和。因此,在新自由主义全球扩张过程中,资本是最大的赢家,而社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是当前国际上对经济全球化质疑声音增多的原因所在,也是理解2016年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关键。
如此背景下,如何在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解决公平公正问题,是一项紧迫的命题,也是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难点。这让更多人愈加重视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的初衷是为全球经济治理添砖加瓦,而当前国际形势又把“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推向一个新高度。
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方向发展迫切性日益上升的当下,以“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为目标的“一带一路”建设,必将为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带来新的哲学思维,推动经济全球化进入包容性新时代。
“一带一路”建设的包容性内涵体现在诸多方面。首先,“一带一路”建设强调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寻找利益契合点,并非仅仅满足资本“信马由缰”的空间扩张需要,因此将让更多地区受益。其次,通过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沿线国家可以学习中国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方面的经验,进而可以更好地推动自身摆脱贫困和实现现代化。第三,“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欢迎不同国家和地区平等参与。第四,“一带一路”建设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寻找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放在首位,突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第五,“一带一路”建设遵循和而不同观念,主张在维护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最后,“一带一路”建设将把更多欠发达地区带入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网络之中,并为它们带来更多经济发展机遇。
上述种种表明,共建“一带一路”是包容性全球化的重要实践,是探索推进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尝试。3年多来的事实表明,它并不是中国的“特立独行”,而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促进区域共赢发展的一个国际合作平台。从长远看,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来完善经济全球化,不仅符合中国自身发展需求,也将有助于让经济全球化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
(作者为中科院“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