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大洲"并不是新发现,发现新"大陆"很正常
来源:科学大院 作者:王群力 杨勤业 发布时间:2017-3-16
前段时间被媒体沸沸扬扬报道的第八大洲。GSA Today图
差不多在一个多月前,11名科学家在美国地质学会上发表了《西兰洲:地球上隐藏的大陆》的研究报告,认为将西兰洲(Zealandia)作为一个地质意义上的大陆能更准确地描述此区域的地质情况。严谨的地质学研究报告经过媒体记者的演绎和加工,我们公众就看到了一个“轰动”的新闻资讯——“发现了第八个大陆”和“发现了第八大洲”,甚至有媒体称“地理教科书”要被改写了。
“第八大洲”是新发现?
其实,“Zealandia” 这个名称并不新鲜,早在1995年,地质学家Bruce Luyendyk就提出了这个叫法,被叫做Zealandia的这块大陆面积达490万平方千米,其中有94%的面积都在水下。
当时,它被认为拥有大陆所需满足的——高于周边区域、存在不同类型的岩石、界线分明,以及比大洋底部厚得多的表层这四大属性中的三种。近来,利用卫星技术和海底重力图,科学家发现这块大陆是统一的区域,完全满足了成为独立大陆所需的条件。
也就是说,其实媒体所谓的“第八大洲”并不是新发现的,更不是突然发现的。
科学上的大陆和大洲
说到大陆,在我们普通人的理解中,就是高于海平面的大块的陆地,我们常说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也是这个意义上说的“大陆”。
地球上,我们熟知的主要大陆有六块,按面积大小依次为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以及澳大利亚大陆。
而提到大洲,这是一个地理学上的概念,通常,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被总称为洲。
同样地,我们熟知的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但是,上面说的只是普通意义上的理解,在科学上,“大陆”的概念远比“高出海平面的陆地”要复杂得多。这也体现了人类认知地球的一个过程,从表观现象到深层次研究其物质、结构、构造。
地球板块构造简图,澳大利亚旁边灰色的部分就是“西兰洲”。GSA Today图
科学上,大陆是一个地质构造学上的概念。
我们都知道,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是地壳,而大陆和大洋底部的地壳构成是不同的。
洋底的地壳由玄武岩组成,而大陆下面的地壳由两个岩层组成:下部是铁镍物质组成的一个连续岩层,上部是一个花岗岩岩层,且两层间没有明显的分隔面。
此外,大陆下面的地壳要比洋底的地壳厚得多。大陆下面的地壳平均厚40千米,大洋底下的地壳厚平均只有5千米。
因此,严格地说,大陆板块和我们看到的陆地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在一个大陆板块内,也还可以划分出一些较小的板块。
大陆大洲的变迁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当中,陆地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大约38亿年前,地幔对流开始推动地表的早期板块,就此开启了现代大陆的演化进程。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大陆板块有时分裂,有时聚合,不断漂移。
现今的所有南半球大陆——非洲、南美洲、南极洲和澳大利亚都是由冈瓦纳古大陆在1亿8千万年前开始分裂而成的。
西兰洲所在板块的变迁。GSA Today图
早在19世纪初,地理学家就注意到非洲的海岸线与南美洲的海岸线吻合,就好像这两个大陆曾经紧紧相连似的。
1912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发表了他的大陆漂移说,提出了南美洲和非洲连在一起,欧洲和北美洲连在一起的证据。但他没有能很好地解释它们为何之后会分开。
20世纪60年代,板块理论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和更多古气候、古生物以及地质学的有力证据。
到20世纪80年代后,高精度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已经能够测量出大陆板块的移动了。
发现新“大陆”,很“正常”
随着我们对岩石和地质构造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逐步地还原着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表面貌,距离我们越近的地质历史时期,我们对其认知也越清晰。
其实,我们今天已知的地球表面的板块大大小小就有几十个,而且从地质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在今后的地质历史过程中,也许会分化出更多的大陆板块,也许相邻的板块汇聚到一起,从而全球的大陆板块数减少成5个、4个。
通常来说,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都会影响我们看到的露出海平面以上的陆地形态和面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沿海的许多区域或许都会被海水淹没,浮出水面的“陆地”又将会沉入水下, 像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地球上海拔最低的国家之一,已经面临着可能因海平面上升不得不放弃自己家园的现实危机。
但是,无论是露出水面还是沉入水下,就地质构造意义上的大陆板块而言,其性质并没有改变。
此外,即使是今天,在地球表面也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未知的区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会不断地深入和全面,所以说,发现新的“大陆”也是很“正常”的事了。
(王群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杨勤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