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污损土地如何重生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雪 张哲浩    发布时间2017-4-22 

  耕地保护是世界性难题,关系全人类的未来。污损土地严重制约着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污损土地如何重生?417日至18日,中美土地工程国际合作学术交流(第二届)大会在西安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国的专家学者,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省国资委、陕西省外国专家局等有关机构负责人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等500余人参加了会议,围绕土地生态和污损土地治理主题建言献策。 

  据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并不乐观,存在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等问题。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 

  我国在土地生态和污损治理与管理、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应用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说,在我国,土地整治已成为全面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抓手。在技术层面上,应加快污损土地修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发展场地针对性和专门化的修复技术与设备,建立污损土地数据库。 

  英国皇家学会工业院士、剑桥大学教授张祥成说,英国每年约有2.2平方公里的土地退化,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土地生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基础,纳米传感器技术可以通过采集、测量土壤中的有机含量,检测其受污染程度,也可以测量土地中的硫含量、氮含量,监控土壤的健康状况。可以用纳米传感器技术长年累月地跟踪土壤变化,建立大数据。 

  美国环境保护局棕地和土地治理办公室主任大卫·罗伊德介绍了美国棕地治理的经验,美国在19世纪80年代成立了超级基金,当有土地受到严重污染时,就会启动超级基金进行治理。在棕地治理过程中,通过评估、发放拨款、搜集数据等方式,保障分拨到棕地治理领域中的基金专款专用。制定土地清洁计划和再开发计划,帮助社区治理土地。 

  我国不久前出台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污染土地综合治理,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要求,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污染土地治理。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杨忠武介绍,近年来,陕西省先后开展了沙地、盐碱地、污损土地、建设用地等多种土地类型的综合整治,累计新增耕地40多万亩。陕西将自主研发的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固沙造田技术应用在陕西榆林毛乌素沙地治理中,将耕作层构建技术运用在荒石滩地治理中。科技与实践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土地生态恢复治理。 

  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韩霁昌在会议中说:我们急需利用工程技术手段来提升土地的质量,进而改善生态环境,对于承载人类活动的土地的认识和对土地安全的充分关注需要一个完善的学科支撑。 

  本届大会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省环境保护厅、陕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陕西省外国专家局主办,美国国际城市管理协会(ICMA)、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和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承办。大会商议决定,今后每年轮流在中美两地召开一次土地工程国际学术交流大会。第三届中美土地工程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大会将于125日至127日在美国匹兹堡市召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