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一名驻村“妈妈”眼中的留守儿童认知危机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杨学义    发布时间:2017-7-13 

  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榕山镇高庙子村,何群已经作为一名“童伴妈妈”驻守了两年,她的工作是负责全村儿童的日常照料和动态管理。村里的情况经常让何群困惑不已,她发现与自己的孩子相比,这里的留守儿童有的不爱说话,反应也慢半拍。 

  何群看到的状况并非个案。近年来,诸多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显示,这一群体入学前的认知状况不容乐观,亟待引起重视。 

  学龄前认知状况堪忧 

  “童伴妈妈”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启动的留守儿童关爱项目。作为100位“童伴妈妈”中的一个,何群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两年多来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她:“村里很多留守儿童都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干预他们的教育很难,爷爷奶奶们经常私下议论,认为我的工作是多管闲事。” 

  两年多与留守儿童朝夕相处,让她越来越感觉到,这一群体认知能力发展较迟缓,“我前两天接触到一个3岁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带,只会说几句简单的话。”何群的感受得到了许多调研数据的认证。 

  一项由中国科学研究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参与、调研中国农村儿童养育状况的“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在对陕西省174个乡镇351个村庄的1808名幼童进行国际上通用的“贝利智力发育指数”测试后发现,18~24个月大的幼儿中认知发展滞后的有41%25~30个月大的幼儿中,这一比例高达53%。而在针对河北、云南的测试中,两个省份分别有55%和超过60%的农村学龄前幼童认知发展滞后。与之相对比的是,在城市和一些富裕农村,这一比例仅为15%左右。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兢用《Bracken基本概念量表》的科学调查方法将学龄前留守儿童的认知状况进行量化研究发现,儿童在入学前的认知准备状况对第一学期末考试成绩有重要预测价值,如果认知准备差,那么学习成绩也差。而留守儿童对各项认知准备概念的掌握几乎都处于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水平。 

  对此,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秀认为,我国目前有5000万婴幼儿,大多数都生活在农村,“农村婴幼儿认知或语言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未来人力资本质量影响很大。” 

  认知差源于缺少父母陪伴 

  何群在工作中遇到不少认知能力发展迟缓的留守儿童,“有个别孩子说话迟、走路晚,但村里人都不觉得有什么,更不觉得和认知能力有关。” 

  关于学龄前留守儿童的认知影响因素,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有三个:基因、营养和养育。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15年一项关于“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父母外出的确会对儿童营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然而随着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提高,家庭收入对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正在减小,相比而言,父母的照料和养育的重要性则日益突出。 

  何群也告诉记者,单就自己所在的村子来看,留守儿童“吃饱穿暖”已经不是问题,“但不少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都认为,能让他吃饱穿暖就是对他好了,并没有给孩子读书、讲故事等刺激认知能力提升的行为和意识。” 

  何群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很多抚养留守儿童的祖辈都有不好的生活习惯。很多老人抽烟、喝酒都不回避儿童,“甚至还给孩子抽口烟,喝口酒”。相反,对于何群平时培养孩子沟通交流和认知能力的工作,他们充满了不理解,“很多人都说,我不教他们识字、算数,干嘛要将孩子送到我这里?” 

  但何群发现,通常30多岁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早教是非常重视的,“他们往往通情达理,重视孩子接受学前教育,而这些孩子就基本不存在说话迟、走路晚、反应慢的情况。” 

  种种情况表明,亲人,尤其是父母的养育情况已经成为影响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 

  从国家民政部去年底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结果来看,全国902万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05万人不是由父母监护,而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占比高达89.3%。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隔代照料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受教育程度很低,绝大部分为小学文化程度。由于隔代人本身文化水平不高,没有培养儿童认知能力的意识,留守儿童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导致他们的认知能力远远落后于正常水平。 

  增加互动提升认知能力 

  除了父母的养育,学龄前留守儿童的认知能力也与农村幼儿教育的现实情况息息相关。 

  “无论是隔辈人还是父母,他们对孩子的爱是不能否定的,只是观念问题,意识不到孩子的认知问题。”何群说,她的一个朋友是隔壁村幼儿园的一名老师,请儿童回家购买上绘画课的画笔,“很多家长都不给孩子买,认为不如给孩子买件新衣服,买些好吃的。” 

  何群也曾经和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尤其是隔辈人进行了反复沟通,让他们注意平时的行为,不要当着孩子抽烟、喝酒,说话避免脏字,以免给孩子不好的示范。然而,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下来,一些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已经根深蒂固。 

  “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在其调研报告《输在起跑线上——中国农村幼儿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中提到,大城市里有90%的孩子接受了3年左右的学前教育,而在贫困农村,这一比例只有20%;只有10%的农村有自己的幼儿园,且接受过正规早期教育培训的教师不到25% 

  “在我们的‘童伴之家’,接受过早教的儿童,给我的最大感觉是性格会开朗很多,表达能力很强,而没有经历过早教的,在这方面障碍很大。”何群告诉记者,跟留守儿童互动、给孩子读书、讲故事、做游戏、唱儿歌对他们的认知能力提升都很有助益。 

  “消除贫困,减少城乡收入差距,不仅要重视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还必须从学前教育开始着手,也就是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报告《输在起跑线上——中国农村幼儿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中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