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阜、吴卓等在GCB上发表关于我国南方森林对未来气候变化响应的文章

  全球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气温升高、辐射强迫的增强将显著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南方红壤丘陵区作为我国森林尤其是人工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日益强烈。为了探究我国南方森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降低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损失,有必要模拟与预测不同树种、不同森林类型在不同气候情景下森林分布及森林地上生物量(AGB)的变化。     

  地理资源所戴尔阜研究员及其团队采用最新的3种典型浓度排放路径气候情景预估数据(RCP2.6RCP4.5以及RCP8.5)和一个控制情景数据,应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PnET-II和森林景观动态模型LANDIS-II模拟了2010-2100年江西省泰和县森林分布及森林地上生物量变化,探究树种、森林类型和森林景观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     

  研究发现了未来气候变化将显著影响泰和县森林空间分布格局,其中常绿阔叶林面积将逐渐增大,在未来演替过程中将侵占人工杉木林。同时,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森林地上生物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到2100年森林总地上生物量在RCP4.5情景下达到最高值,表明该情景下的气候条件可能更有益于该区域树种的生长与建立。尽管森林地上生物量的空间格局在各个气候情景下较为一致,但不同树种、不同森林类型之间在总量上仍存在较大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研究区森林的影响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树种-森林类型-森林景观),主要表现为影响树种地表净初级生产力(ANPP)、树种建立可能性(SEP)、森林空间分布及森林地上生物量(AGB)。不同树种和森林类型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主要来自于不同树种对生态因子耐受范围的差异,过度的增温将不利于针叶树种以及一些落叶阔叶树种的生长与建立。在未来气候变暖的情景下,常绿阔叶林比人工针叶林显示出更强的适应能力。论文研究结果可为提升和优化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森林结构和功能、开展可持续森林管理提供科学建议。     

  本研究获得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5CB452702 & 2012CB4169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30749, 41571098, 4137119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CB416906)的支持。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 期刊 (Dai EF, Wu Z, Ge QS, Xi WM, Wang XF. (2016). Predicting the responses of forest distribution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to climate change under RCP scenarios in southern China. Global Change Biology, 22:3642-3661, doi:10.1111/gcb.13307)     

  论文链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