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低累积作物品种筛选与超富集植物间套作修复技术研发”召开2017年度总结与研讨会
1月19-21日,为更好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低累积作物品种筛选与超富集植物间套作修复技术研发”的研究工作,项目负责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广东省韶关市和湖南省长沙市组织召开2017年度项目总结与研讨会,并先后赴广东韶关和湖南长沙进行示范基地的考察和选址。各课题和专题负责人共40余人参加考察,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肖荣波、广州草木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华丽、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黄道友、湖南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站调研员刘钦云以及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谭长银等相关专家和地方领导出席了此次考察活动。
项目组首先赴广东韶关,考察了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和李屋拦泥坝,对大宝山下游农田污染状况进行了解,之后分别对上坝村和梁桥的污染农田进行考察,广东省环科院相关专家就拟选示范基地的污染状况、交通条件以及配套条件做了全面的介绍。韶关现场考察结束后,项目组召开了座谈会,各课题负责人及代表对2017年的工作进行了汇报,并提出2018年的工作与示范计划,针对韶关示范基地的选址进行了讨论。项目首席、地理资源所研究员廖晓勇对各课题组提出要求,韶关作为我国土壤修复六大先行区之一,土壤污染问题特别是砷镉复合污染突出。各课题要面向重点研发项目的示范要求,将技术研发成果落到实处,进行集中示范,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示范站,提升显示度。肖荣波表示,将全力配合项目组的示范需求,并希望两方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形成及国内首创低累积作物与超富集植物间套作模式展示区。课题负责人陈彩燕研究员建议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应保持沟通,将科研和本地需求结合起来;王瑞刚研究员提出,应进行长期的示范区规划及修复效果评价。
1月21日,项目组赴长沙考察了北山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开放平台,详细了解了北山基地域内污染历史与程度、现有示范技术体系等基本情况。黄道友介绍了北山基地的选址过程与经历、建设目标与研究方向、总体建设规划以及实施效果等。北山基地作为全国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的样板工程,配套设施完善,示范区建设经验丰富,聚集了国内一大批农田修复领域的专家学者。廖晓勇提出,项目组要依托北山基地的优势平台,在长沙建设针对镉污染农田的低累积作物与超富集植物间套作模式示范区,为夯实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技术基础、完善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两地的考察活动结束后,各课题负责人纷纷表示,将尽快落实示范需求,加强课题间的合作沟通,完成好重点研发项目2018年的工作任务和示范要求,全力推进韶关和长沙示范基地的建设。
广东韶关考察现场
湖南北山考察现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