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水文地理学术年会在贵阳召开
8月31日-9月1日,2019年水文地理学术年会在贵阳召开。本次学术年会由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承办,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地理学会、贵州省贵阳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协办。来自全国7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00位专家学者参会。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于静洁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夏军、周成虎,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韩卉、副校长杨胜天,以及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周忠发等出席开幕式。
大会设特邀报告、主会场报告和分会场报告。特邀报告由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杨胜天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夏军和周成虎分别作了题为“漫谈中国的水文地理研究”、“以水循环为纽带的地理过程多要素集成的思考与建议”和“对水文地理研究的几点思考——水文大数据分析”的报告。
8月31日的主会场报告由河海大学/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陈喜教授、河海大学任立良教授主持,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赵文智研究员、河海大学李致家教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员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王彦辉研究员、中山大学唐常源教授、贵州师范大学熊康宁教授5位专家分别作了题为“荒漠绿洲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及对地下水补给”、“智能与精细化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黄土高原流域年蒸散量所受森林覆盖率影响的空间尺度依赖性”、“珠江三角洲悬浮颗粒物来源解析及迁移转化过程”、“喀斯特高原地貌发育水文结构与水动力过程”的学术报告。
9月1日的主会场报告分五个主题,分别为“干旱-半干旱区水文研究”、“水文观测与模拟”、“水环境研究”、“蒸散发研究”与“喀斯特水文”。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赵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奇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宋松柏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刘元波研究员分别主持了相关主题专场,18位学者到会作了主题报告。
在“干旱-半干旱区水文研究”主题报告环节,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静洁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张强教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王国庆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中亚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尾闾湿地保护的关键生态水文过程研究”、“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高强度采矿条件下的植被-地下水耦合反馈机制研究”、“变化环境下半干旱地区水文过程模拟及展望”的报告。
在“水文观测与模拟”主题报告环节,河海大学吕海深教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永强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郑一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缪驰远教授、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王云强研究员、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章光新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多源数据驱动下的洪水预报系统”、“区域与全球水循环过程和模拟若干研究进展”、“大数据时代的水文观测与模拟”、“VIC模型在中国区域参数敏感性分析及自动优化”、“黄土高原关键带土壤水文过程观测与模拟”、“流域湿地水文调蓄功能定量评估”的报告。
在“水环境研究”主题报告环节,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发东研究员、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朱青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志教授、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李裕元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水文地球化学动态”、“基于土壤水-氮耦合模拟的丘陵山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黄土塬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的影响”、“亚热带丘陵区小流域主要污染物输出特征与来源解析”的报告。
在“蒸散发研究”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邱国玉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刘文兆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城市景观的蒸散发特征及其生态水文效应”、“基于蒸散互补关系的GNAA模型的普适性及其参数取值特征”的报告。
在“喀斯特水文”主题报告环节,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徐宪立研究员、贵州师范大学周忠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杨胜天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南方喀斯特区生态修复与管理面临的几个生态水文问题初探”、“喀斯特洞穴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洞穴岩溶环境的影响机制”、“喀斯特地区蓝水绿水模拟与调控”的报告。
31日下午的分会场报告环节,27位青年学者对水文地理研究进展和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此次会议针对研究生设置了2个分会场报告,有25名位研究生汇报了相关研究工作的进展。
8月31日晚,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召开了工作会议,对专委会的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讨论。
9月1日下午,大会闭幕式顺利举行,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周忠发教授主持大会闭幕式。周忠发院长和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小莽副研究员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和本次会议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在“优秀青年报告奖”颁奖仪式上,于静洁为7位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会议合影
会议现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