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湄公河环境国际研讨会在越南成功召开

2013年3月5日-7日,由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支助,德国航天中心(DLR)和越南科技部共同主办,越南南方水资源研究所、越南科学院、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参与协办的“湄公河环境国际研讨会”,在越南胡志明市圆满召开。来自德国、越南、美国、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和中国等国家的400多位学者参与了本次研讨会。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以及地理资源所“一三五”项目的资助下,由30多名研究人员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与了此次研讨,他们分别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沈镭研究员、封志明研究员、刘高焕研究员、谢高地研究员、李丽娟研究员、姚治君研究员,以及姜鲁光、黄翀、于信芳、刘立涛、李鹏等骨干研究人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亚非处处长张英兰和地球科学部处长郭进义,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亚非处陈维平译审,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张宗科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研究所苏鹏程博士,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张玲博士,以及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和长江科学研究院的部分专家。

3月5日上午,举行了大会开幕式和主题报告发言。首先由来自德国航天中心对地观测中心WISDOM项目首席科学家Claudia Kuenzer 博士致大会欢迎辞并介绍大会嘉宾,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MinDirig. Wilfried Kraus副主任致大会开幕辞,越南科技部副部长 Tran Viet Thanh博士、越南自然资源和环境部副部长Nguven Thai Lai 博士、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副部长 Hoang Van Thang 博士也分别致辞。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的Ed Grumbine 教授结合湄公河流域研究工作做了主题发言。随后,由来自流域内相关国家的领导和专家分别进行了大会发言,分别是柬埔寨民选议员Saumura Tioulong博士,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水资源司Bouangeun Oudomchit副司长,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副部长Pithaya Pookaman博士,缅甸环境保护与林业部环境保护司副司长Hla Maung Thein,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沈镭研究员。

沈镭研究员的报告重点介绍了中国近4年来在澜沧江流域开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生态系统、自然遗产、人居环境和灾害等综合考察和研究成果及其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建设进展,指出了开展有关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受到了与会国家领导和专家的普遍好评。

3月5日下午,由位于老挝的湄公河委员会总执行官Hans Guttman博士总结上午大会发言情况和主要观点;之后重点介绍了德国航天中心(DLR)连续6年在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开展的Wisdom项目情况,该项目重点是开展湄公河三角洲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示范和培训与推广应用,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向越南科技部、越南自然资源与环境部、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移交Wisdom信息系统的仪式。

3月6日和7日,2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10个专题进行了研讨,这些专题是:湄公河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经济的影响;湄公河流域灾害和减灾;水文生态和水文地理;森林动态、保护及可持续管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水生生态、多样性和水质保护;洞里萨湖:生态、生物多样性和水质保护;湄公河三角洲:气候变化相关挑战;流域管理的协作平台建设:信息系统及空间基础设施;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农业和水资源的影响,专题研讨主要是以口头报告和展板的形式进行。沈镭研究员和刘高焕研究员分别作为分会场主席主持了专题研讨和报告发言,李丽娟研究员、姚治君研究员、谢高地研究员、姜鲁光副研究员、以及黄翀和于信芳助理研究员等也作了主题发言。封志明研究员和李鹏博士的研究成果以展板形式进行了展示。

湄公河是澜沧江流域的下游部分,先后流经中国、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六国,作为世界第六大河,该区域在最近30年以来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位于澜沧江-湄公河的上游,中国对澜沧江的水电等资源开发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争议。本次中国代表团参会的目的,一是利用湄公河研讨会这个平台,充分向外界展示中国在澜沧江流域的考察和研究成果;二是了解国际社会和流域所在国家对中国开发利用澜沧江的真实关切,掌握国际同行在湄公河流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三是加强我国与澜沧江-湄公河下游国家和国际社会在澜沧江-湄公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联系。

通过组织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本次国际研讨会,在充分吸收国际社会湄公河相关研究工作和关注热点信息的同时,有助于准确把握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的迫切需求,提炼未来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合作方向,为中国顺利开展和推进与下游国家之间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对以下四个议题表示高度关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协作管理平台的共建;水电开发对流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流域农业及资源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湄公河三角洲的挑战及适应性措施。

沈镭研究员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主题报告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