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维明研究员牵头编制的《地貌类型分类与编码规则》(GB/T 44060-2024)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528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程维明研究员团队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地貌类型分类与编码规则》(GB/T 44060-2024)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发布施行。该标准拟建立全国统一的海陆一体化的地貌类型的分类与编码规则,其主要目的是统一大中小比例尺地貌分类的指标体系,解决多尺度地貌类型等级分类缺乏等级性和层次性的问题。为我国建立一套基于编码体系的跨尺度地貌类型的自上而下的细化、自下而上的综合分类方法,为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也为全国地貌本底条件的调查提供准确一致的标准依据。https://std.samr.gov.cn/gb/search/gbDetailed?id=19B8508AEDC54286E06397BE0A0A616D)。

该标准任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自2017年3月立项,历经7年时间,先后经历立项启动,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送审阶段,报批阶段多个阶段,对每个阶段不断进行审查、修改、回复和完善,通过国家标准委相关部门的评审和批准予以发布。《地貌类型分类与编码规则》 由TC230(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自然资源部(测绘地理) 。

该标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牵头,联合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太原理工大学等7家单位共同完成。由程维明、周成虎、潘保田、李满春、汤国安、苏奋振、王随继、吴自银、赵荣、赵尚民、秦承志、李炳元、申元村、尤联元,共14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起草组参与了此标准的编写和修改。

考虑到作为通用标准的系统指导性,该标准规定了全国统一的陆地与海底地貌类型的分类原则与分类体系,给出了1:400万、1:100万、1:25万和1:5万多尺度地貌类型的分类与编码方法。该标准适用于我国陆地与海底地貌的信息提取、综合分类、专题制图、数据集成与建库、统计分析等。

在分类方案上,该标准将地貌类型分为三等九级,三等即基本形态纲、成因类、形态型;三等再细分为九级,包括两个亚纲、四个亚类、三个亚型。基本形态纲分为宏观形态类型亚纲(第一级)、陆地海拔与海底水深等级亚纲(第二级)。成因类分为主营力类型亚类(第三级)、主营力作用方式亚类(第四级)、物质组成与岩性亚类(第八级)、地貌年龄亚类(第九级)。形态型分为组合形态亚型(第五级)、微形态亚型(第六级)、坡面形态亚型(第七级)。

在编码设计上,该标准采用11位数字和字母组合编码方式,其中主营力类型亚类为2位数字,宏观形态亚纲、陆地海拔与海底水深等级亚纲、主营力作用方式亚类、组合形态亚型、微形态亚型、坡面形态亚型均为1位数字,物质组成与岩性亚类为1位字母,地貌年龄亚类为2位字母数字组合码。

不同的比例尺下体现的层次和代码数不同,具体比例尺与代码数量对应关系如下:1:400万地貌图体现到组合形态亚型一级,即6位代码;1:100万地貌图体现到坡面形态亚型一级,即8位代码;1:25万地貌图体现到物质组成与岩性亚类一级,即9位代码;1:5万地貌图体现到地貌年龄亚类一级,即11位代码。

该标准的制定将填补我国地貌类型分类与编码领域统一规则的空白,满足我国资源普查和生态环境建设对准确地貌分类和统一编码方案的迫切需要。为地貌研究的进一步推广和数据联合等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