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军课题组在Earth-Science Reviews发表我国大气颗粒结合态汞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的论文

汞是一种剧毒重金属,其可以通过大气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输。当大气中的汞与颗粒物结合时,会形成颗粒结合态汞(PBM)。PBM能够跨区域传输和快速沉降,从而对全球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中国的汞排放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但目前对中国PBM的时空分布、长期趋势和迁移转化规律尚不明确。

针对上述科学问题,研究团队对中国大气PBM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首先,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明确了中国PBM浓度的空间分布、昼夜差异、季节变化和长期趋势。其次,构建了汞同位素数据集,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确定了汞的地球化学循环。接着,研究强调了将机器学习(随机森林模型)与汞同位素数据集相结合来解析大气汞来源。最后,结合以往的研究探讨了中国大气PBM传输规律。本研究结果对明确全球汞循环和促进水俣公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成果发表在Earth-Science Reviews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郭庆军团队博士生秦雪超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郭庆军研究员。论文获得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

论文信息:Qin,X.,Guo,Q.*,Martens,P. & Krafft,T. 2024. Mercury stable isotopes revealing the atmospheric mercury circulation: A review of particulate bound mercury in China. Earth Sci. Rev. 250,104681.

论文源:https://doi.org/10.1016/j.earscirev.2024.104681



1.中国PBM浓度的时空分布(a)和年际变化(b)、以及汞的地球化学循环(c)。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