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资源所成果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中国陆地碳收支评估的生态系统碳通量联网观测与模型模拟系统”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过程观测研究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定量评估和有效碳管理的科学基础。本项目针对我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和气候变化研究的需求,开展了系列研究。解决碳通量观测技术和区域碳收支评估方法的系列技术难题,在国内率先创建了服务区域碳收支评估的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联网观测与模型模拟系统。

主要内容及特点:

1.创建了与陆地样带整合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形成了多过程-多尺度-多技术的过程观测、数据集成、模型模拟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平台。

2.创建了生态系统碳-水-氮通量及其循环过程的协同观测技术体系(ChinaFLUX-EMI),解决了复杂地形条件碳水通量观测、水碳稳定同位素的原位连续观测和氮输入与输出通量观测等关键技术。

3.发展了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样带生态调查-区域遥感观测技术整合的碳通量/储量观测技术体系(ChinaFLUX-FTR),解决了生态系统遥感地面验证参数观测、野外生态调查和资料整合分析和区域生态遥感参数获取等关键技术。

4.构建了中国陆地碳循环模拟与碳收支评估的数据-模型融合系统(ChinaFLUX-MDFS)。

5.定量评估了我国26个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季节和年际变化、1980-2000年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以及2000-2050年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以及碳收支的可能变化。

主要成果:出版《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的原理与方法》、《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技术及时空变化特征》、《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型》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与增汇对策》等7部专著。在期刊《Agricultural ang Forest Meteorology》出版专辑1期。发表SCI期刊论文104篇,CSCD期刊论文128篇,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累积获得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储量数据3TB。研究结论与成果为国家有关报告提供了科学支撑。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