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坚论坛第49讲顺利举行
8月21日,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石坚论坛第49讲在地理资源所举行。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林珲教授作了题为“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现代地图语言”的主题报告。实验室主任苏奋振研究员主持了本次论坛。
林珲教授现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陈述彭地球信息科学教授和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环境遥感、虚拟地理环境、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1992年,林珲获选为中国海外地理信息科学学会(CPGIS)创会主席,1995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1年获选为国家空间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空间中心科学委员会委员,2012年担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2009年获亚洲遥感协会杰出贡献奖,2017年获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AG)米勒奖。
论坛上,林珲教授围绕“大地图时代”主题展开,讲述了地图作为地理学的语言的重要性。他认为地图即是命脉,地图传达了丰富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信息。我们已经进入以卫星导航定位、遥感、通讯和物联网+的大数据时代为支撑的大地图时代,需以空间综合思想和方法来解决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涵盖了政治地理、经济地理、城市地理、人口地理等方向。并列举了夜间灯光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叙利亚战争的影响、互联网巨头收购地图公司和微博情绪地图等生动案例,进一步阐述了大地图时代地图的重要性。林珲教授认为,地理信息系统走进了虚拟地理实验时代,地图从综合表达到统计分析,逐步迈进动态仿真和多域协同。地理信息的数据管理和共享逐步向资源与知识共享跨越。并举例分析了虚拟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可能影响:(1)改变人与环境的交互方式;(2)为提升健康提供新的可能;(3)新的混合现实社区正在形成;(4)虚拟与现实完全融合的未来。最后他总结到:现代化的地图系统表现为以地图数据库为核心的空间分析平台,并在朝着结合地理数据和地理过程模型的虚拟地理环境方向演变。地图是信息的载体,也是大数据时代的重要基础平台。
报告会上,林珲教授追忆导师陈述彭院士对他学术生涯的影响,表达了浓浓的怀念之情。林珲教授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响应,大家就古代历史事件虚拟地理环境构建、夜间灯光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科学何去何从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林珲教授作报告
论坛现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