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在南京召开
4月26日,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在南京召开换届会议,来自全国3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5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专委会秘书长龙花楼研究员主持。
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彦随研究员首先作工作报告,重点介绍了本届专委会自2008年1月成立以来,在专业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在专业研究方面,刘彦随研究员梳理了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者在农业地理、土地利用、乡村发展、城乡转型以及新农村建设、空心村整治、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面向国家战略领域的研究进展。总体上,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的显示度、影响力显著提升,实现了在国际顶级刊物(如Nature、Science、Annals of AAG等)论文发表的零突破,在本领域知名刊物发表文章的数量明显增多、质量明显提升,专委会成员受聘Land Use Policy副主编、Habitat International副主编、Journal of Rural Studies编委等职务,学术研究贡献得到国际认可。在学科建设方面,刘彦随研究员基于学科门类的项目资助数据,细致梳理了2008-2018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乡村地理学D010204”领域的项目资助情况,介绍了本届专委会在会议组织、丛书与专刊出版等方面推动学科建设的情况。2008年以来,乡村地理学领域的基金项目资助数量、资助金额分别达184项和7125万元,资助数量稳步增加,受资助单位类型多样,展现了乡村地理学科的良好发展态势;专委会在科学出版社组织出版《现代农业与乡村地理丛书》,目前已出版9本;出版会议论文集6部;在Land Use Policy、Journal of Rural Studies、《中国科学院院刊》、《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等国内外知名刊物组织专辑10余期。在人才培养方面,多位专委会成员在国际组织、国际会议获奖(如第三世界科学院科学奖、IGU区域年会最佳报告奖等),数十位农业与乡村地理学者入选国家级或省部级人才项目(如长江学者、部委杰青、省级人才等);农业与乡村地理的中国研究得到广泛关注,多名学者入选Elsevier高被引学者、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依托专业培养和国家精准扶贫成效评估等重大任务,大量青年学者加入到农业与乡村地理研究队伍行列,人才梯队更加合理。在国际交流方面,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参加会议到组织召开国际会议、从投稿国际期刊到担任客座主编编辑出版专刊、从加入国际学术组织(AAG、WRSA等)到创立农业地理与土地工程委员会(IGU-ALGE)等的角色转变,组织召开了近10次国际学术会议,与会外国专家教授人数超过150人,邀请Michael Woods教授等一大批国际知名学者来华合作开展中国乡村地理研究。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致辞。张国友秘书长充分肯定了本届专委会自2008年1月成立以来,在刘彦随主任的组织带领下,联合学界专家在加强学术研究、强化人才培养、推动学科发展、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的突出进展,系列工作充分展现了乡村地理学者的学科情怀与学科担当。张国友秘书长宣读了中国地理学会印发的《关于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换届的通知》(地理会发字(2019)11号)。根据中国地理学会十二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研究批准,聘请龙花楼研究员为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聘请刘邵权、周国华、乔家君、方斌、房艳刚、李裕瑞、程叶青、杨忍为副主任,李裕瑞为秘书长(兼),聘请陈江龙等40位专家为委员。张国友秘书长为新一届主任、副主任颁发聘书;刘彦随研究员和龙花楼研究员为新一届委员颁发聘书。
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新一届主任龙花楼研究员表示,新一届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将秉承上一届专委会致力于加强学科建设、搭建发展与交流平台的理念,齐心协力,把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办好办强,为广大农业乡村地理学者提供更大的舞台,为新时期我国乡村发展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是由郭焕成研究员于1995年创立,在吴传钧先生、周立三先生等的指导下,老一辈农业乡村地理人的共同努力下,不断丰富学术思想和学术内涵,逐渐发展成了一个令人向往、凝心聚力的优秀学术团体。中国地理学会第三届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1月成立,共有委员38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研究员任主任委员,张小林、冯德显、张义丰、杨子生等7人任副主任委员。
第三届专委会主任刘彦随研究员作工作报告
张国友秘书长为新一届专委会主任龙花楼研究员颁发聘书
专委会成员及部分参会代表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