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地区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共享国际培训班在京开幕
5月6日,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联合支持的发展中国家培训项目“一带一路”地区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共享国际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地理资源所对外合作处副处长张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国际合作事务负责人刘畅、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苏奋振出席开班仪式。培训班负责人、地球数据科学与共享研究室副主任王卷乐主持开班仪式。
王卷乐首先对以往承办的国际培训班做了简要回顾,介绍了以往培训班的主题课程设置、技术参观安排和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当前与蒙古和俄罗斯等国家国际合作的科研进展和合作成果,并介绍了本届培训班的主要课程安排。张明代表地理资源所向培训班的开幕表示祝贺,向参加培训的国际学员表示欢迎。张明在致辞中指出,地理资源所长期重视国际合作,2018年中国科学院发起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大会,加深了与相关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联盟合作,通过此次培训一定能够提高科学数据共享能力、增进科学家之间的友谊和加强“一带一路”区域的科研合作。刘畅代表中国工程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对所有学员表示欢迎,介绍了中国工程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工作内容,并欢迎各位学员在培训期间参观访问中国工程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总部。苏奋振代表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向学员们表示欢迎,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学员所在的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并祝全体学员在京学习和生活顺利。随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地理所Evgenii Egidarev、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Basanta Paudel、蒙古国立大学Chultem Batbold、苏丹巴林大学Lemya Naway分别作为学员代表发言。
本次培训班共有来自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泰国、玻利维亚、苏丹等8个国家的18名学员参加。培训班将历时20天,围绕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共享主题,组织“一带一路”协调发展与数据集成、防灾减灾数据与知识服务、资源环境大数据平台与技术、科学数据标准规范、科研信息化创新与实践、遥感和GIS数据加工处理方法等方面的21个授课报告、6场技术参观和2次上机操作培训,同时将组织学员参加5月7-8日在地理资源所同期召开的World Data System Asia-Oceania Conference 2019和5月11-1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lk Roads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两次国际学术会议。
开幕式结束后,学员们参观了地理资源所图书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品图斋、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培训班开幕式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