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大生态工程实施二十年生态效益遥感评估”成果通过专家评审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全国生态环境十年(2000-2010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国家专项、中科院STS计划等有关项目和课题的技术积累基础上,在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项目(2017YFC0506500)、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项目10/课题2/子课题3“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状态诊断与地理图景效应评估”(XDA23100203)和“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项目1/课题1/子课题3“地缘环境、治理结构与建设机制”(XDA20010103)支持下,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邵全琴研究员团队,针对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实施20年,我国生态系统恢复状况及空间差异、生态工程贡献率和恢复潜力等科学问题,开展了我国重大生态工程实施二十年生态效益遥感评估。
9月26日, “我国重大生态工程实施二十年生态效益遥感评估”成果专家评审会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召开。专家组组长由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担任,专家组成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大道院士、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王桥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舒俭民研究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丝路研究中心秦玉才副会长/主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曾澜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宫辉力教授、国家林草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杨雪清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何书金研究员、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柳钦火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延晓冬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庞勇研究员等出席会议。评审会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封志明研究员主持,科研处许端阳副处长、项目成果学术指导刘纪远研究员,以及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侯鹏教授级高工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慧研究员、杜云艳研究员、黄麟副研究员、宁佳助理研究员等成果主要完成人参加会议。
评审会上,邵全琴研究员汇报了“我国重大生态工程实施二十年生态效益遥感评估”的评估指标体系、指标获取技术体系和评估方法体系,以及2000-2019年全国生态恢复状况及其空间差异、生态恢复的自然和人类活动驱动力及其空间差异、生态工程对生态恢复的贡献率和恢复潜力及其空间差异等研究成果。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疑和讨论,一致认为:该成果制定了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遥感评估指标体系,可操作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发展了基于地面-无人机-遥感影像的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遥感评估指标获取技术体系,具有创新性;提出了基于“历史生态本底-恢复现状-生态恢复程度”和“地带顶极本底-恢复现状-生态恢复潜力”的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评估方法体系,是生态评估理论框架和方法上的突破;开展了我国重大生态工程实施二十年生态效益遥感评估,定量分析了生态系统宏观结构、质量和服务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厘定了生态工程与气候因子的相对贡献率,系统揭示了全国生态恢复状况和恢复潜力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我国生态保护与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会议现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