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水文过程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课题四2021年度进展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2年1月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水文过程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课题四“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变化与水土资源承载力的关系及机制”2021年度进展交流研讨会在中科院地理资源所C421会议室召开。
会议邀请了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于贵瑞院士、北京大学朴世龙院士、中国林科院刘世荣研究员、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吴炳方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刘俊国教授、北京大学沈泽昊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赵文武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冯晓明研究员作为专家参与会议讨论,课题组成员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张扬建研究员、温学发研究员、朱军涛研究员、陈智副研究员,及中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吕楠副研究员等参与会议。会议由傅伯杰院士主持。
首先,张扬建研究员对参与课题年度进展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希望课题能在专家的指导下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他代表课题做 2021 年度工作进展报告,强调该课题将围绕干旱半干旱区环境因子-蒸散发时空格局-水资源的级联效应与区域差异,以及变化环境下土壤水蚀、风蚀、沙化的交互作用与转化机制,揭示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变化与水土资源承载力的关系及机制。随后,陈智、孙毅寒、温学发、吕楠、朱军涛、朱艺璇分别做了“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格局”、“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碳利用效率时空格局”、 “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生产力限制要素的同位素分析”、“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生态阈值” 、“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机理”、“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对气候的反馈”专题报告。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课题在2021 年野外科学考察、研究总体进展、课题内外交流、项目文章发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建议课题未来应加紧整合研究内容为项目中期评估做准备,加强与气候变化的分析,从水、碳、氮耦合角度分析其对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影响,强调地面观测数据(通量塔、样方、样带、控制实验)与遥感数据、全球变化区域模型的整合,揭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变化的空间变异格局,解析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变化的影响机制。整合分析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生态阈值,同时考虑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放牧和禁牧因素。最后,强调课题间加强交流协作,深化基于生态系统过程的生态系统服务,深入分析水土资源承载力,为资源环境要素与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提供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方面的机理解释,为课题五变化环境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奠定基础。
(图1:会议现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