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召开面向新时代人地关系协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2022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召开面向新时代人地关系协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交流座谈会。地理资源所副所长刘卫东研究员,实验室主任刘彦随研究员,副主任方创琳研究员、陈明星研究员、王姣娥研究员、席建超研究员,以及实验室其他师生200余人通过腾讯会议系统在线参会。
实验室副主任方创琳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他向与会的各位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谢意,并介绍了主办本次会议的目的和意图。刘彦随研究员首先致辞,他详细解读并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先进思想,强调实验室全体师生要认真学习、研读大会报告,进一步领悟报告精神,坚定学科自信,明确奋斗方向,传承创新发展。勉励青年学者,在新时代要进一步传承优良传统,扛起国家责,做好专业事。
会议自由发言阶段中,各位老师集思广益,踊跃积极发言。刘彦随研究员详细概括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指出新时期要着力强化农业生产基础、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管理服务、农业供给能力、农业产业韧性,全面提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韧性、稳定性和见证力,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农业地理和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新使命。方创琳研究员总结了建国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强调在新时期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以持续推进城市群与都市圈高质量集聚、推动县城高质量发展以及优化城乡高质量融合三个方面为核心,实现城乡融合与城乡共同富裕。王姣娥研究员指出我国交通现代化体系在规模层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强调未来国家交通建设的重点是要实现从规模数量到效率质量的转变,建成人民满意的交通运输体系。建成“一二三”国内出行交通圈和全球货物运输圈,构建顺畅、便捷的城市交通网和城市群交通网,建设全覆盖的农村交通设施网。刘家明研究员指出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寻求旅游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的平衡点,最大限度的保护绿水青山并让人民从旅游发展中获益。陈明星研究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个鲜明特征,强调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坚持生态文明思想下的美丽中国建设。刘盛和研究员指出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战略,身为地理学者应充分认识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任务的艰巨性,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钟林生研究员指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来指导文化建设,强化文化在旅游建设中的突出地位,推动旅游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宋周莺研究员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提升制度性开放水平,在与世界先进规则制度接轨的同时,注重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和标准走出去,持续维持我国贸易强国地位,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更好的融入到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中去,优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往来。李裕瑞研究员指出要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机理性研究,进一步评估和揭示乡村振兴战略的区域进程和格局,积极探索并总结不同类型的乡村振兴区域模式。王介勇副研究员从如何加强耕地保护力度、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以及培育新型农业主体三个方面全面论述了中国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路径与方法。高阳、徐少杰等学生代表在随后的发言中,一致认为要继续深入学习、准确领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组织开展集中学习二十大先进思想活动,以二十大的科学论断为指导,服务支撑国家科研需求。
会议最后,方创琳研究员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此次会议的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意义深远,勉励实验室全体师生要积极将二十大报告中的要点和思想全面贯穿到今后的科研工作中,为我国2035年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