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资源所董锁成研究员应邀在COP27中国边会做线上主旨报告
2022年11月6日-18日,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峰会正值全球面临俄乌冲突、高通胀、能源短缺和新冠疫情等多重危机,会议引起全球各界广泛关注,与会者来自200多个国家共3万余人,致力于共同落实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为人类和地球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大会期间,由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世界资源研究所等承办的《迈向“双碳”目标的城市低碳行动主题边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成功举行。来自气候变化、低碳城市和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国际组织、政府部门、研究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围绕“双碳“目标的城市低碳行动展开深入研讨。我所董锁成研究员应邀出席会议做了《中国低碳城市模式和实践》主旨演讲,并向大会提交45分钟《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典型案例》滚动播放,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热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优秀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
董锁成研究员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低碳城市建设,发布100余份政策文件指导低碳城市建设,设立低碳城市示范,提出“双碳”目标和实施方案。202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64.7%,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举措。过去十年,中国低碳行动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减少了约 41 亿吨碳排放,70多个城市达到城市碳达峰目标。
近二十年来,董锁成研究员团队基于联合国千年人居发展目标和中国国情,持续探索“六城”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城市和四层循环经济模式,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资源环境和谐,以及建设安全之城、便捷之城、绿色之城、循环之城,创新之城,和谐之城,以及企业循环-产业循环-区域循环-社会循环等四层循环经济模式内涵。该模式在我国东部沿海、西北、西南、青藏高原、华北、东北地区、资源型地区数十个典型城市应用,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2000年以来,董锁成团队科技支撑黄土高原资源型城市平凉市绿色低碳城市发展,创新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依托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模式。平凉市崆峒区建成了以煤炭-发电-建材-供暖-垃圾发电循环产业链示范工程为主导,包括百万头肉牛-百万亩苹果-地膜覆盖-智慧农业等生态循环农业、文旅康养大旅游为支柱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从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和全生命周期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华能平凉电厂扩能至250.5万千瓦,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电厂余热供暖,使主城区拆除了全部供暖锅炉,电厂粉煤灰供平凉海螺水泥厂制造建材,实现了节能减排目标。平凉海创能源科技公司年焚烧20万吨的垃圾发电厂已投产运营两年环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全区近三年示范工程节约煤炭69.9万吨,减少碳排放28.6万吨,实现经济总产值157.7亿元。建设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公交、出租车实现了电动化,推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崆峒山为核心的中医、道教文旅康养基地为中心的文旅康养产业已成为新兴增长极带动绿色低碳转型。平凉华亭市是甘肃最大的煤炭基地,通过建设智能化绿色矿山和延长产业链,建成采煤-坑口电厂-建材-供暖-精细化工-二氧化碳捕集-下游加工一体化循环产业链,实现了煤炭资源清洁循环高效利用,建设年捕集150万吨二氧化碳项目,华砚矿区工业污水、粉尘零排放,矿区绿化率达80%以上,减少碳排放5万吨,粉煤灰建材,煤制甲醇、聚丙烯等化工产品的年经济产值113.73亿元。
张家口市煤、铁、金等矿产资源丰富,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曾被列为中国污染最严重城市前十名,2009年被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2010年团队科技支撑张家口市发展大冰雪旅游首位产业,驱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紧抓京-张冬奥会历史机遇,建成了全覆盖的冰雪运动装备全产业链,智能风机、高效光伏组件等多个新能源制造产业链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成氢能绿色低碳交通体系。2021年全市高能耗产业下降2.2%,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50%,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
青岛市高新区历史上多为盐田或虾池,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2010年团队科技支撑该区应用绿色低碳城市和四层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以蓝色经济主导的海洋高科技循环产业集群,开创了沿海高新技术支撑的绿色低碳城市模式。2020年工业总产值增至2980亿元,碳排放强度降至 0.36t/万元。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被誉为“青藏之窗”、“现代化的跳板”。被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自2010年开始,团队科技支撑该州建成了青藏高原第一个生态文明示范州,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安全屏障,探索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创出了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和“五无治理,十有家园”高原绿色低碳城镇建设模式。积极发展高原生态农牧业、中藏药产业、全域生态文化大旅游绿色生态产业,实现了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良好局面,高原绿色低碳城镇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
遵义市位于西南石灰岩山地,生态环境脆弱敏感,人口密度大。2017年团队支撑该市建立四层循环经济体系,发展山地特色现代生态农业、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全域旅游及现代服务业,形成现代高效、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为核心支撑的云贵高原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模式。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6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0%,高出全国同期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十三五”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完成率达177.04%,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成就卓著。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模式和实践在推动城市节能降耗、减碳增效的同时,有效带动了经济、社会、能源和技术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可为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借鉴,也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做出了贡献。
(图1:董锁成研究员线上做报告)
(图2:董锁成研究员会议介绍)
(资源利用与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 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