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冻土土壤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专项项目启动会在地理资源所召开

2023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与医学板块 冻土土壤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专项(以下简称冻土专项)项目启动会在地理资源所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本次会议由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办,地理资源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科学院于贵瑞院士、吴庆龙研究员、宋长春教授、王根绪教授、张全发研究员、杨万勤教授、肖文发研究员、崔丽娟研究员、杨元合研究员、张扬建研究员、牛书丽研究员、陈立同副研究员等12位专家应邀参加启动会。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副主任徐岩英研究员,地理资源所副所长高星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基金委生命科学部环境与生态科学处处长赵桂玲研究员、项目主任胡会峰副研究员,地理资源所科研处副处长崔璟,冻土专项项目负责人周旭辉教授、张心昱研究员、陈蕾伊研究员、罗忠奎教授、梁超研究员、汪金松副研究员以及项目组成员1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赵桂玲处长主持。徐岩英副主任在致辞时表示,自然科学基金委高度重视并积极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面向国家双碳目标的生命科学研究,希望冻土专项项目组成员不忘专项立项初心,加强各项目间实质性合作和联系,保持专项整体性并合力完成专项既定科学目标。高星副所长代表研究所对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基础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表态将切实履行依托单位职责,全面保障研究所承担的专项项目顺利开展,推动项目重大成果产出,有效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胡会峰主任介绍了本专项的申报基本情况及召开本次启动会的目的。

启动会项目汇报和讨论环节由于贵瑞院士主持。6位项目负责人就各自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区域、研究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方案、对实现冻土专项总体科学目标的贡献等内容逐一进行了详细汇报。与会专家围绕上述内容从专项和项目层面对每个项目进行了深入点评,并对各个项目在研究区域分布的互补性、各个项目间研究内容的差异性、研究方案之间的统一与合作、研究成果的整合方面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于贵瑞院士就该专项的立项初衷、科学问题进行了总结。建议项目组将冻土放在生态系统、生物圈、地球关键带的思维框架下思考科学问题,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优势,从机理机制等方面做出突破,满足国家实施双碳战略对基础科学研究的需求。

针对与会专家的建议,6位项目负责人逐一落实了各自项目需要强化、调整和增加的研究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案。此次启动会对项目研究区域和实施方案进行了全面评估,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各个项目研究内容和科学问题,为接下来项目顺利执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次基金委冻土专项资助开展中国典型冻土区土壤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的系统性研究,共资助6项项目,我所承担其中2项。其中,张心昱研究员主持气候变暖对大兴安岭冻土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循环的影响及其微生物机制项目,主要在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开展植物和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揭示凋落物、根系分泌物、微生物对土壤颗粒态碳和矿物结合态碳的形成、转化与稳定机制,阐明土壤颗粒态碳和矿物结合态碳矿化对气候变暖、冻融和融冻过程响应的微生物机制。汪金松副研究员主持若尔盖高原冻土区泥炭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项目,主要在若尔盖高原冻土区开展泥炭地土壤有机碳组分研究,解析泥炭地土壤颗粒态碳和矿物结合态碳的储量及其关键属性参数的变化特征,阐明泥炭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形成、转化与稳定机制,揭示泥炭地土壤剖面有机碳组分对全生态系统增温的响应及其生物调控机制。两项项目研究将为准确评估上述研究区域在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图1:会议合影)



(图2:会议现场)


 


附件下载: